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 浅谈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思考 工业立区、经济强区、文化提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令人惊喜不已,也不禁让人为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浮想联翩。 但是在赞扬和憧憬之余,似乎更应保持头脑清醒:现在的良好势头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国要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大国乃至文化产业强国的梦想,还有无数的急流险滩要跨越,还有无数的艰难险阻要克服。 文化产业,美国人叫娱乐产业,而英国人称之为创意产业。目前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文化产业,因为,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因此在21世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的国家绝对是占据有利地位的。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积累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这些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别人无法重复和模仿,是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在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上笔者认为应当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必须建立以文化价值为内涵的产业结构。文化产业的结构应该是一组逐渐扩大的同心圆,核心是文化内容的生产,边缘才是她的价值实现和扩散。仿佛一块石头扔进水池,造成波纹向外扩散,创造巨大的附加值。 第一个核心层是文化内容的创造活动,包括各类创意、策划、创作活动、信息等,是文化产业的生命种子。她的第二个内圈是文化产品的制造业,通过科技手段和工业生产形式,大量的复制文化产品,是把文化内容转化为商业产品的关键环节。她的第三个外圈是文化产品的发行零售和服务业,通过市场的中介,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变成大家喜爱的消费品,从生产环节进入了市场推广领域。她的第四个延伸圈是“亚文化产业”或者说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以后产生的混合型产业,包括多媒体业、展览业、广告业、旅游业、职业培训等。通过这四个层层扩大的同心圆,就从核心的内容产业发展到边缘的亚文化产业。世界上有名的文化产业,无不具有这样的同心圆和层层扩散的特点。 二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文化产业名牌。做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必须以文化艺术价值为生产资料,进行精神产品生产,所以,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还是产品的宣传,都必须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果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要把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品牌做好做大,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唯一拿奥斯卡奖的导演是李安,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素养颇为深厚的导演,他对中国文化掌握得太好了,他拍的“卧虎藏龙”论工夫比不上少林寺,可为什么得奖了呢?一般的武打片都在炫耀武力,而李安把这个“武”理解得恰到好处,“武”字上面是一个“戈”下面是一个“止”字,就是止戈的意思,中国博大精深的武学要旨是什么?放下武器为“武”,《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自古尚兵非好战”,“武”是为了制止战争。 所以,中国的电影就是要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去赢得观众,赢得评委。 我们曾经批判孔子,“打倒、批臭、打翻在地”,还不够,还要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如果不是以军事用地的名义保护,作为军事设施,派部队来保护孔庙,红卫兵就全砸毁了。我们这样对待孔子,国际社会又是怎么对待孔子的呢?很多国外的学者来中国,不一定见什么高层领导,但一定要去孔子那里去看看,凡是孔子的东西,人家就感兴趣。现在曲阜成了中国第一旅游品牌,孔子国际旅游文化节,是中国最优秀的品牌,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有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什么是中国最具有优势的产业资源?就是文化。美国人说,我们根本不怕中国搞高科技,但一旦中国把文化产业纳入了正轨,就会对美国文化产业形成巨大挑战,钱就会让中国人赚去。 三是文化产品中要注重国家利益。美国文化的传播,其核心要素是向全世界宣传“美国神话”和“美国精神”。所谓“美国神话”,就是在任何场合都宣传美国的物质建设成就,美国的富裕生活;所谓“美国精神”,则是美国人向来标榜的自由、民主和爱国主义。在美国的影视作品中,“美国神话”永远是“美国精神”的物质基础,而“美国精神”则是“美国神话”得以实现的精神支柱。仔细看一看好莱坞影片就会发现,无论是爱情片还是枪战片,甚至在描写太空生活的科幻作品里,都溢满了对“美国神话”和“美国精神”的宣扬。通过许多资料我们了解到,美国政府在文化领域中宣扬国家利益至上论是不计代价的。不仅在管理政策上明确规定文艺作品必须维护和宣扬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投入巨额资金来推动对“美国神话”和“美国精神”的宣传。 而我们通常在谈到文化产品的时候,一方面是羞于开口,觉得文化产品是神圣的精神性的,不能用“产品”两个字来亵渎。另一方面则是彻底的商业化,满脑子里只有钱,完全忘记了文化产品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品。所以,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一些文化管理者和生产者那里就变成了两类极端化的东西,一种是专门用来评奖、给领导看的,一种是专门用来赚钱、给消费者看的。但是其中恰恰缺少能够承载中国文化精神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把市场和文化立场结合为一体的文化产品。 所谓“文化产品中的国家利益策略”,就是在政策上明确提出,要求所有的文化艺术产品都必须以爱国主义作为基本的精神背景,必须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的积极乐观勤劳宽容等等正面的精神风貌。国家要支持这类产品加入到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去。我们应该培育这种文化自觉和政策自觉。 如果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中国形象和中国人形象,都在故事中展开,都在故事中与观众或读者形成精神的共鸣,我们的文化产品策略就算是做成功了。我们的文化产品,也就成了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沟通媒介。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 青岛开发区工商局:李来忠 2011年11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