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乡镇基层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想法 | |
投稿人:徐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13 6:22:51 | |
|
|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 洪州镇 徐金 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贵州人民的特殊关爱,对我们是莫大的关心和支持,对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是巨大的鼓励和鞭策,对我省加快发展是重大的历史机遇。本人通过一系列省州县会议、文件精神和网络中学习,对乡镇基层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谈几点想法: 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紧密结合贵州工作的实际,为贵州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历史使命,传授了辩证的思维方法,赋予了科学的战略定位,带来了重大的政策机遇,明确了发展的重点任务,对谋划和推进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作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拿出过硬措施抓好贯彻落实。要系统全面地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把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的总体要求作为工作总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五个扎实”的工作要求以及对扶贫开发提出的“六个精准”和“四个一批”等重要思想。还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涉及到的工作进行细化分解,逐级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拿出具体有效的贯彻落实措施,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扎实推进。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关键在党,核心在干部。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忠诚、干净、担当,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黎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力以赴书写好中国梦的多彩黎平新篇章。 二、剖析县情,准确把握黎平的发展定位和目标 黎平地处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长期以来,受交通瓶颈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差、起步晚,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城乡面貌落后,改善民生、同步小康任务十分艰巨,加速发展、赶超发展是我县当前最重大的任务。同时,黎平是地处“侗疆腹地、三省接边”区域的国土面积大县、人口大县,是珠三角地区进入贵州的第一站、第一区、第一城,最大的具有排他性的优势是不可复制的、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最有发展条件、发展基础的是绿色农业,最有资源整合优势的是区位特点。因此,把黎平未来的发展定位为“三建成一打造”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个性特点。努力把黎平建成黔湘桂交汇的区域中心城市、面向珠三角的绿色食品基地、面向全球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三、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我们要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书写好既要绿色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1.以生态农业、生活体验区为龙头,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在当今社会,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度增加,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待在噪杂的大城市中的人们,面对环境的恶化、生活节奏的紧张、社会竞争的激烈,渴望回归自然,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式农家生活。立足镇情,科学谋划布局,在我镇岩寨、下温、洪州、小寨等公路沿线村寨打造一片3000余亩的生态农业、生活体验区,种植一批适合四季生长的瓜果、蔬菜、花草、中草药等,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含量。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服务,突出劳作、吃住在农家,让该区域成为集生态休闲、文化品位、农业旅游服务、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旅游形式。让游客走进来、留下来、传播开来,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以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着力发展“精品、特色、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对全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区域布局、产业规模进行科学合理规划,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围绕“一村一品”规划布局,着力打造潭洞-草坪沿河村寨河鱼养殖、潭洞(岩寨、下温、洪州、包寨、六爽)茶叶种植、仁里(江口、阳朝)油茶种植、六爽钩藤种植、侗村救寨牛羊养殖、洪州平架香菇种植、阳朝茯苓菌种制售等产业示范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工作力度,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为“三农”发展添助力。 3.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前社会,传统的分散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民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土地及时流转出去,让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的种植大户能及时获得土地耕种,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农业产业。目前,全镇已建成规模化基地:油茶基地2000余亩、苗圃基地80余亩、香菇基地20余亩、钩藤基地700余亩、茶叶基地1000余亩、牛羊养殖基地800余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质量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高效。 4.加强扶持和帮助,引导返乡农民工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生力军。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使生态农业发展中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冲击下,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离开曾经让他们留下许多“梦”的城市,返回家乡去重新经营那一亩三分地,生态农业发展不会再愁劳动力问题。农民工在外打工时,赚的钱大多存在银行里。只要我们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抓住时机引导、支持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让他们有技术的可以独自或合作投资创业,没技术的也可以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和养殖业,让他们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盘活“固态”资金。那么一个个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经济宽裕、社会进步、生态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