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民生为本看常宁
投稿人:烟花昨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4-8 7:36:01  

常宁北瞻衡岳,南依南岭,地处湖南省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南岸,是有名的“八宝之地”和“金属之都”。20_年,公交免费这一举措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常宁这个只有8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响彻全国。然而,在常宁市政府看来,这只不过是他们普惠民生的一项很平常的措施。近年来,常宁市政府在改善民生上迈的步子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剥离农村中小学债务,财政替学校偿还;  

为农民代交灌溉水费;  

财政为农民参合新农村合作医疗买单;  

城乡低保提标扩面;  

提前1年多叫停市场管理费;  

实现城市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创办全省第一所免费高中——常宁六中;  

……  

太多太多的民生举措如火如灯,让每一位常宁人在这个经济“寒冬”中感到融融暖意。  

(一)  

走进常宁市委大院,映入眼帘的是低矮破旧的砖瓦房,大部分都是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道路坑坑洼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地级市决策者的办公场所,更难想象那么多超前重大的惠民政策是从这里作出的!“我们的财政极不宽裕,之所以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如此关注、改善民生,这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是“蛋糕”怎么切的问题!”“让每一位老百姓受益,我们宁愿少建一栋新办公楼,更愿多办成一件民生实事。”类似的话语经常在采访中听到,透过这些滚烫的话语可以看到常宁决策者们改善民生的决心。近年来,常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四个围绕”发展思路,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民生抓财政,围绕财政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抓服务。把民生摆在首位,一切工作围绕民生展开。  

过去的一年里,是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一场百年罕见的冰雪灾害使常宁市成为全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超过了常宁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灾年份。上半年又受到拉闸限电的影响,在社会生产刚刚恢复正常运转的时候,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突袭而来,这个冬天“特别冷”!该市政府和经济建设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寒冬”中,常宁市委、市政府“民生为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没有变!迎难而上保民生的决心没变!民生投入仍在持续和加大!也正是这样,常宁的每一位老百姓感受到了政府“雪中送炭”的温暖,心定了,气足了,在全市形成了一股“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的创业热潮。民生的改善为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动力,成为了发展的“种子”,常宁市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平稳增长:20_年,常宁市财政收入在前2年递增1个亿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亿;财政收入达6.2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3.2亿元,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037.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576元;经济实力在湖南省88个县市中名列14位。跑出了“常宁速度”,实现了“弯道超车”。这是改善民生所产生的窑变,也是落实_最直观的体现。  

民生的“蛋糕”越做越大,经济社会也越做越强,民生的阳光变的更温暖更持久。  

(二)  

教育是一个地方长远发展的源点,也是民生之基,常宁市把搞好民生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政府在教育上花了大力气的,去年8月份我们学校恢复建制,专收贫困学生,免除他们的学杂费、书籍课本费,每个学期财政还补贴生活费375元,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政府还给我们这里的老师每人每个月发1000元的特殊津贴,校长则每年再补贴3万元。这是政府为学生、为百姓办的一件民生大实事、大好事。”身为全省第一所免费高中——常宁六中刘校长满怀感触地说。 常宁市财政20_年安排2.3个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今年再增加6000万元。“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在常宁深入人心,为农村留住了优秀的的教师,让农村学生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全市教师津贴,常宁市参照国家控制线按公务员标准发放,发放标准高、时间早,远远领先于衡阳各县市区。并一次性把农村中小学的6780万元债务全部剥离到市财政,由市财政分期分批偿还。从此全市农村中小学不再欠一分钱,并安排了55万元设立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基金。这些举措极大的减轻了学校压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老师安心,学生舒心,家长放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要求向农民收取每人10元的参合基金,结果,大量农民在外务工,钱收不上,很多的在家农民不放心、有抵触,乡镇干部两为其难,征收成本难控制,参合率难保证,任务难完成。去年,常宁市决定:农民一次性上交10元参合基金,今后不再出钱,统一由市财政代交。“财政代交”本与国家新农合政策有“冲突”,尽管该市财政依然不够宽裕,但他们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普通老百姓根本利益,宁愿“挨批评、受处分”,也坚持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之举进行到底。全市60.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52%,高出全省平均参合率7.83%,今年在参合费提高到20元后,该市财政又一次拿出1200万元,全部由市财政买单,农民和乡镇干部皆大欢喜。  

在免除农业税后,按相关政策规定,农民要向市管灌区交纳23元(每亩)农业灌溉水费,有些农民不理解,致使水费收不上。水费收不上,水利企业就运转困难,造成水利设施疏于管理,造成良田因缺水而荒芜,水费就更难收,形成恶性循环。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常宁市委、市政府慎重研究后,在全省率先作出了免除农民灌溉水费,全市水利企业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蔸底的决定。财政拨出310万给水管企业,让农民种田从此用上了免费水。  

“现在政府不但不要我们的(免水费),还给我们一坨,每亩补给我100多元,种田当然划算。”兰江乡太子塘村民邓伍成对记者说,目前,兰江乡看不到一亩荒芜的良田,农民种田积极性大为提高。  

民生财政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尽可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常宁市免费公交就是一个范例。目前该市免费公交开通已有9个多月了,记者看到,在该市的大街上,免费公交按时发车,按点停车,秩序井然,市民反响非常好。该市新近又投入了5台11米长的大巴。“常宁的免费公交不但在开,而且车的档次还越来越高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处的负责人回答着说。这一措施明显增强了常宁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让外界进一步了解了常宁,提升了常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月7日 下午,记者来到常宁市福利院,刚好是吃晚餐的时候,整个院子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菜有荤有素,营养搭配合理。院子里环境整洁、干净,老人们脸上的皱纹里盛满了笑意。彭德皎老人拉住记者的手说:“我女儿在新加坡读博士后,女儿去年来接我到新加坡去,我不去,这里老人多,政府关心,在这里舒心啊。”“我在乡下有2栋房子,儿子在湖北省人事局当副局长,我都不愿意住,还是这里好,有老年人作伴,没事可以打打牌、打兵乓球。”86岁的贺成桂老人笑着说。在福利院活动室、医务室记者还看到各种设备齐全,常宁市每年还拿出40万元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落到实处。  

农村低保的扩标提面、剥离学校债务、代交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基金、代交农业水费、开通免费公交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坚定的理念——让“服务民生”成为政府工作的信条。 20_年,常宁市由政府出资购买517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城镇零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做大做强常宁保安,塔山长效扶贫机制建立,启动移民安居工程、着力改善村干部待遇……  

  点点滴滴皆关情。在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常宁关乎民生的实际问题逐项得到解决;在一项项举措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常宁百姓的笑脸。  

(三)  

20_年,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常宁人,还是踏进常宁的外地人,一定会真切地感受到常宁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北外街、青阳南路、青阳中路、泉峰路、交通路、公园路、解放路等主干道全部油化、亮化、绿化;青阳新区、金属新区、宜潭两水风光带、污水处理厂、仙岭垃圾处理场、衡武高速、南(县)(常)宁高速等项目轮廓初现。一个个民生工程正从规划中走出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得到有力推进,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如今,一个位于湘南中心,面积30平方公里,适宜30万人居住的现代中等城市正从纸上蓝图一步步逐渐变成我们眼前可以触摸的“真实”!  

常宁市委书记胡丘陵说:“做民生我们只有加法,没有减法”。过去几年来,常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城乡公路、电网、供水、医疗、教育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个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我们想法设法让老百姓少花钱,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多办民生实事。今年,再削减政府机关公用经费的10%,用来改善民生。”  

20_年,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见底,经济社会发展依然艰难,但常宁市委、市政府相信只要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在“寒冬”中坚定信心,常宁市经济社会一定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