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邮电局乡邮员与湖北稻花香集团董事长的回忆(往事如酒)
投稿人:闫正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6 22:09:53  

往事如酒      闫正荣      初识蔡宏柱先生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1983年元月,我从原宜昌县邮电局调到当时的罗家畈公社邮电局担任乡邮员,负责宋家嘴到龙泉沿途各大队以及柏陵纸厂、龙泉砖瓦厂等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报刊邮件投递任务。在美丽的柏陵河畔、宜昌县重点企业柏陵纸厂大门左侧,有一排红砖青瓦平房,这就是我国著名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稻花香”的前身——青龙酒厂。

到任后的第二天,我的师傅严世炳就带我熟悉各投递点,当距青龙酒厂还有五、六百米远的时候,我就闻到一股让人陶醉的醇浓酒香。进入青龙酒厂,一位身材魁梧、声音洪亮的壮年男子正在摆放有序的三口陶制大缸间忙碌着,见我们进来,非常热情地上前招呼。严师傅向我介绍:“这是青龙酒厂的蔡厂长”,并将我也简单地向蔡厂长作了介绍。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蔡宏柱先生,不知是我和他同属一个属相(蔡宏柱先生大我一轮)还是其他什么缘故,我和他居然一见如故。我从不崇拜人,但蔡宏柱先生精明、睿智、豪放、胸怀大志却不得不让人敬佩。

在罗家畈公社邮电局任投递员一年多的时间,我几乎每两天就要到青龙酒厂一次。当时,我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还相当萧条,蔡宏柱先生的事业也还处于创业的起步阶段。开始,我叫他蔡厂长,很短的时间后,他叫我小闫,我就叫他大哥了。他对我实在太好了,每次送信报到他那里都接近中午,他每次都留我吃饭,而我按规定每餐应交半斤粮票、二角五分钱他却一次都没收过。由于80年代初、中期,我国通信手段十分落后,除了部分行政单位拥有一部“手摇”磁石电话机外,大部分单位和个人都是靠信件联系,青龙酒厂和蔡宏柱先生本人当时都有非常多的来往信件,我从来不敢马虎,一年多的投递工作,我没有发生一件丢失损毁报刊邮件的事件。83年7月的一天下午5点多钟,我收班回局后,在营业室发现有蔡宏柱的一封挂号快件信函(当时还没有特快专递业务),我从营业员周永华处签字领取后准备赶快送去,时任罗家畈公社邮电局局长的肖云龙看到天色已晚,又下着雨,便叫我第二天赶早送去,但我固执地硬要当天送去,肖局长只好嘱咐我注意安全后放行。当来到香烟寺柏陵河畔过河到青龙时,河水已没过大腿,我没有犹豫,将信件装入上衣口袋,裹紧雨衣,扛上自行车慢慢向河中间走去,恰逢此时一位姓谢和一位姓向的大哥从青龙村过河到香烟寺,看到我过河,赶紧来到河中间一上一下把我搀扶着送到了河对面。当来到青龙酒厂,蔡大哥和另一个人正在商量着什么,嫂子在旁边的厨房已将饭菜烧好,蔡大哥看到我来,感到很惊讶,得知我是专程送快件来的,他以一个大哥的口气对我说:“你不要命了呀?”大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不言而喻,尽管很疲劳,但我感到的是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晚餐间,我违犯规定在工作期间喝了酒,足足有二两,蔡大哥也给我讲了很多关于人生、理想的道理,解开了我原本从县城调到农村所背的思想包袱,并立志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出成绩来。晚饭后,大哥和嫂子一直把我送到河对面。

我所负责的投递段83年的报刊流转额有2.6万元,年投递信件2万多件,在蔡大哥的关心和鼓励下,我决心84年的报刊流转额要突破3万元。10月份报刊大收订工作开始后,我在不影响正常投递工作的同时,利用下班和休息时间,找大队队长、会计,推销农业科技类报刊获得了大丰收,一次性报刊大收订流转额就突破了3万元大关,达到3.2万多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其中,平常就十分爱学习的蔡大哥个人一下就订阅了《宜昌报》、《湖北科技报》、《乡镇企业报》、《中国酿造》、《酿酒》等十余种报刊。由于业绩突出,服务满意率100%,84年在全县邮电工作会上,我被县邮电局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我负责的邮路也被评为“红旗邮路”。

84年6月,我从罗家畈邮电局调到县邮电局,后来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尽管和蔡大哥谋面的机会少了,但我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他,关注着他的事业。蔡大哥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每每遇到挫折、遇到困难,蔡大哥对我鼓励的话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在耳边想起,激励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现在,大哥的事业如日中天,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把一个小作坊盘成了一个拥有固定资产10多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每年为国家提供了数额巨大的税收,还为地方老百姓做了数以亿计的公益事业。偌大一个企业,心中又时刻装着父老乡亲,大哥实在是太忙了,我真的不想打扰他,我真的不想让他再为我操更多的心,我会在节假日照样给他发一条短信:“大哥,节日愉快!”并时刻为大哥所取得的成就鼓掌,为大哥未来的事业祈祷、祝福!祝愿我的好大哥蔡宏柱先生:保重身体,率领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稻花香人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作者:宜昌市邮政局办公室)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