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燕子翅洞探险
投稿人:lanxier  文章来源:会员投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10:12:54  

序:燕翅洞,顾名思义就是只有燕子才能飞进去的洞或者说插上翅膀才能进去的洞。它是一个天然溶洞,坐落在重庆市武隆县羊角镇,悬立于悬崖峭壁上,地势险要,人迹罕至。自古传闻颇多,对里面的绝世美景能亲临者甚少,之前,我们对它的了解只有传闻而已。后来英国探险家到此探险,带回来了一些瑰丽无比的照片,引起了人们无比的好奇,于是引出了下边的探险经历。
       人的一生刻骨铭心的事情屈指可数,而屡屡在脑海中盘旋的事情更是凤毛麟角,在每次的初中同学聚会时有一件事总是被那十个同学津津乐道,他们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虽然我很遗憾没有切身体会那样的惊险与刺激,但是我依然可以从他们言谈中的激情和快乐以及后怕中窥视当时的“一斑”。
      故事发生在1995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六早上,羊角中学初三年级的十个同学要去做一件当时他们心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去看看燕翅洞。燕翅洞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天然溶洞,我们知道它的不凡是一个英国探险家带回来的照片,没有绚丽的灯光和其他装饰,纯天然的神奇和朴素让人叹为观止,照片上奇妙的溶洞风光像一块磁铁把这一群血气方钢的少年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
      带着年少轻狂的情怀,拟定了简单的探险计划,准备简单的探险装备(体育委员以班主任名义到学校的体育保管室借出了拔河绳,其他队员制作了几个火把、买了几把手电)。这个少年探险队兴致勃勃的出发了,他们沿着蜿蜒陡峭的羊肠小道走到了观音洞的门口,向下一看:陡峭的岩壁以垂直的形态一直到达山脚的沿江公路,岩壁胡乱个长着些许杂草和少量的枝条,除了看到白花花的马路就是波涛汹涌的乌江了,岩壁没有一点缓冲的迹象,一下子头昏目眩,其中的几个同学原本高昂的士气一下子感觉有点心虚了,但义高胆大的张平,邓来和王勇则没有丝毫后退的迹象,依然兴致勃勃的要按照原计划来实施他们的探险历程。
       从观音洞往上走,是一条人工在悬崖上凿成的通往重岩村的石梯,宽约20 厘米,石梯两边是光秃秃的悬崖和峭壁,峭壁下是白晃晃的公路和波涛汹涌的乌江。他们小心翼翼地向上攀援,不敢鸟瞰山下,唯恐失足跌落,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走了四十几分钟,终于到达了半山崖,俯身一看,除了白花花的马路以玉带式的姿态缠绕在山间外就是波涛汹涌的乌江了,而燕翅洞的穴口是以凹陷的姿态坐落在峭壁的半山腰,用肉眼根本没有办法看到它的具体位置,这群大胆的孩子为难了,他们采取了迂回战术,观察了一下四周的情况,最终认为从侧面寻找洞口会比较容易一些。他们把目标锁定到了一棵大碗粗的松树,把汤圆粗的拔河绳系以活扣的方式固定在松树上,把绳子的两头抛下山崖。谁先下呢?张平和邓来自告奋勇的以侧着的方式往下吊,一边寻找神奇i的洞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发现了洞口,喜出望外的他朝着洞口的平台努力爬过去,过了大约十几分钟,“到了”的声音终于从半山腰传了上来,上面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才有条不紊地朝目标进军,等全部成员到达洞口时,时针已经指向中午十二点......没有歇一口气,兴致高涨的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进了洞。
       刚进入山洞,印入眼帘的是一个小洞,小洞只有一个通道,而且非常非常狭窄,如果稍微胖一点或者个子大一点是没有办法进去的,这和其他的去过的溶洞区别很大,别的溶洞一进去一般都很开阔,而且在大洞的四周分布着些许小洞,奇观就蕴藏在那些小洞里。他们别无选择的以狗爬的方式狼狈的进入洞里,却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这大大的刺激了他们的成就感,洞子以蒙古包的形式向四下延展,宽阔平坦,可以容纳上千人,洞里干燥舒适,是一个非常适合土匪居住的藏身之所;大洞的四壁是疏散着几个小洞,有着丰富钻洞经验的同学都知道每一个都有着未知的秘密,他们选择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洞进去了,按照惯例,拿火把(可以试探出洞的含氧程度以保证人身安全)的同学走前面,接着的是拿电筒的,走在最后的同学就是拿着白粉笔做记号的。
       洞里的景色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密密麻麻的石钟乳以绝对垂直的方式凌乱的排列着,而与他们相呼应的是那些形象各异的石笋,有的首尾相连就变成了石柱,石柱也是大小不均,粗细不同,而且它们还有着万千的姿态,有的像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有的像表情丰富的人,真是惟妙惟肖啊!他们被这独特的景观吸引住了,一直往前行,但走了一阵后已经没有路了,只有一个很深的坑,他们用电筒一射依稀看到了洞底,艺高胆大的孩子们毫不犹豫的就把拔河绳栓在了一个桌子大的突起的石头上,依次吊下去……脚底下的路非常非常滑,完全没有办法着力,头上的水像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没有办法只好把手当脚用四脚爬行,或者用滑滑梯的方式小心翼翼的滑行,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旁边到处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坑,把石头扔下去,只听到轰隆隆的声音,这个声音一直持续了很久很久……终于,等他们汗流浃背的时候那危险的路终于和他们说拜拜了,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洞,洞里的石钟乳非常长,用电筒一射,完全看不到它的根部,好象从天而降,孩子们都赞叹不已……他们钻了一个又一个的洞,但当他们被一个深深的坑拦住了去路时用电筒照照,依稀看到森森白骨,冷汗无声无息的爬上他们的背----真令人毛骨悚然啊!他们看了看手表时,已经快六点了,所以他们按原路返回,当他们意犹未尽的走出洞口时已经是漆黑的夜晚了,一天时间里粒米未尽滴水未沾的同学们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伴随饥饿的还有疲惫和恐惧,他们彼此埋怨,为什么没有带来事物和水,但是一切的埋怨都于事无补,他们别无选择的只有尽快回家。
      拔河绳把十个患难与共的孩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无助的朝下爬着,身体紧紧地贴着岩壁,连屁股都不敢往外翘一下,一个重心不稳下场可想而知,只有一只手攀住岩壁的草木一只手扶着拔河绳,小心翼翼地移动着脚步,生怕走错一步,生怕松一松手,如果一不小心,摔下去就是公路,结果不言而喻:粉身碎骨!压抑的气氛一下子就蔓延在十个少年中间,只听到了彼此粗重的揣息,只闻到山风吹过来的同伴的汗味,此刻的他们多么希望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看电视,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抑或站在公路边,看着川流不息的汽车,那是多么幸福啊,为什么在平时那么不起眼的日常生活细节在此刻显得那么弥足珍贵?此刻的他们心情是复杂的,但有一个愿望是共同的:那就是希望可以斜着向下走一直到达公路,那样他们就安全了。但一切都没有让他们如愿,走了很久很久依旧没有看到公路,只有黑漆漆的一片,突然领头的王峰说:“不能往前走了,已经没有路了,再下去就危险了!”前行的队伍就这样停止了下来,气氛更加的压抑了,涉世不深的十个少年一下子都有点手足无措了。静默在持续着,邓来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我去探路!看能不能原路返回!”少年们的心下子又变得复杂了起来,期待、不安、担心......张平和任国也去探路了......邓来赤手空拳的往上爬,爬了好久,同学们听到了他沙哑的声音:“我受不了了!”,异常敏感的少年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身处险境了!气氛又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张平没有办法,只好沿着弧线来到邓来的上方找到一棵碗口大的树,拼命的压下来,邓来抓着树爬了上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邓来总算脱险了!然后任国也按照张平的路径和他们在一起了,剩下的七个人把希望寄托在了他们三个人身上,但张明平告诉他们不要再来了,太危险了,无可奈何的七个人在半岩上找了一个宽约两米,长约五米的一个石凹住了下来。枯枝败叶燃起的火光并没有驱散少年们心里的阴霾和恐惧,饥寒交迫的他们没有闲谈的兴致,那一夜谁也没有合眼,伴着他们的是夜晚寒冷的山风和对未来的无助,好漫长好漫长的一夜啊,几乎像几个世纪一样难熬......
       天终于亮了,昨晚被迫单独走的三个孩子已经在经历重重的艰难和困苦后脱险了,他们去搬救兵去了,但救兵还没有来得及采取措施,石凹中的孩子凭着他们的坚强和冒险精神同样回来了!这七个告别食物很久的孩子在观音洞的下面刨起红薯连泥巴你来不及擦擦就送进嘴里了,满嘴的泥沙和着红薯是他们今生吃过的最美味的事物.
        这在历经劫难的少年们心里是一个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结局!他们心有余悸地向别人炫耀他们用生命去冒险所获得的丰功伟绩!这样刻骨铭心的经历带给他们的太多太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