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醉迷九寨色
投稿人:大香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30 14:19:59  

醉迷九寨色   九寨沟的风土人情、九寨沟的原始苍茫以及那末测幻化的海子,让人心与灵都浸润在了神醉情驰之中了,但真正让我痴迷的是一个色字。可我也确实觉得,不论什么事物,只要到了极至你就无法用语言表述的那样精当,那样妙处浸染,我只能说九寨沟是神奇的,她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九寨沟是神秘的,她透着一股来自远古的力量;九寨沟是神圣的,她透着一股雍容华贵的身资。

九寨沟真的很神奇,那湛蓝的天空把盛意的云雾播放在了山峦的腰间。云雾漠漠飘忽在山间,就像山间缠绵着的轻盈的哈达,一条条圣洁的哈达在墨绿色的林海中荡漾着悠扬。哈达在九寨的山头都是那样的精心直至,就像藏胞每日必转的经文,甚至超出了转经文的一般意义,你能说这白色没有生命吗?那云雾缘得了山的催化才更加温文而雅,更加千般柔情,而山缘得了云雾的灵性,走出了米灰色的沉闷与肃重显得楚楚动人。她们相拥以伴、相濡以沫把原始的墨绿也打点得如此的生色。偶尔透过悠悠的薄纱,你能看到形状怪异的山体,在朦胧的阳光下你又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雾,你也说不清是云雾环抱着苍松还是苍松跃出了雾海。一会儿是山的浑朴,一会儿是松树的绿色,一会儿或许一片湛蓝的天。

穿透了云雾的高山松,枝如铁,干如钢。不知什么原因让松树的树冠竟那样的小,而且枝桠的浑身没有更多的叶子,真个铁筑的一样。在那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与风雪抗争,与稀薄的空气抗争,与高寒抗争,却造就了那副铁铮铮的气质,更赋予了高山松坚强挺拔、不畏强梁的性格。

九寨沟真的很神秘,那飘然而至的色带就在你的满眼流淌。顺着栈道起伏于森林的浅处,呈现给你的是茫茫苍苍的绿野,在浩瀚中又点缀着片片的橙黄,在橙黄与绿色之中时时会跃动着抢眼的殷红。就在阳光透过的茂密的枝逢叶隙里,那变幻的色彩,远的让你无限遐想,近的让你伸手可得,把你完全带进了波澜壮阔的静静地海洋中了。在栈道上,有时你会感到融融的暖意,那必定是充足的阳光的照应;有时你会感到丝丝的凉气,那必定是林密高深遮天蔽日。就在你行进之中,那树木的色彩因了光线、地势或者树木的疏密程度也在变幻。绿色时而淡绿时而草绿时而墨绿,金黄有时是明黄有时则是橙色。红色变幻最大,光线暗时紫色最重,有了些光线便呈玫瑰色,光线充足了便重了橘红色了,从光线的背面看红叶更有些泛黄了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地上、树上的青苔也给了你无限的故事,惹的你不得不停下脚来,腾出手来去抚摩一下丰富的清新。树上的青苔稚嫩可人神采奕奕,在阳光的晃照下发出油亮的光泽;地上的青苔大片的翠绿好象一汪汪深秋的塘水,浅显而静雅。小块的也有些泛着藤黄,好象一群刚刚孵出的鸭雏,相拥着抖擞着湿漉的羽毛。就是偶尔从身边的灌木中蹦出一只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来,也附着着一身的斑斓。

九寨沟真的很神圣,那融溶的雪水都带着远古的高洁,神采飞逸,气度雍容。抬眼皆是的溪流,汩汩淙淙,总是让人在流动中感受着千古的自然与自然的千古,不论是巴掌大的湿地还是貌似谧谧的水汪,都纯粹的透明着地表的原色。蛋黄的钙化地,豆绿的水草,间或各种颜色一通的灌木,都在诉说着过去的青春活力与现在活力的青春。那水中的色与色中的水在历史和今天的结合上怎么是那么巧妙,又是那么浑然一体?呼呼做响的瀑布,跌宕着苍穹的回音,猎猎扬扬,直扑眉宇。直落的雪水无暇无忌的汇入了卷着水涡的湍急之中,争先恐后给了岷江以碧玉的真诚,也许是因为路途的崎岖和焦灼的匆忙而略显得有点苍白,而苍白才更突凸了那雪水的纯洁,没有一点精神的桎梏和世俗的尘埃。也许只有这里的瀑布才把远古带到了今天,让质感的纯洁升腾着精神上艮古未变的神圣,那飞溅的水势也带着雪山宝鼎的银色,在斜阳中迸发着幽幽的灵光。站在瀑布前没有了柔弱,没有了张扬,灵魂被圣洁的雪水彻底净化了。

最让人眼热的是大大小小的海子。藏胞之所以叫海子正是因了那水与海水相象,但又不同于海水的蔚蓝,更不同于大海的辽阔和澎湃,小的像大海的孩子 。海子静的像妙龄少女那么窈窕文静,水面没有一丝的恍惚,浅处清晰的湖蓝里就连水底的一颗石子的颜色都让你觉得指近可触。几十米的深处,却是幽幽的钢蓝,看不到海底,偶尔几棵不知什么时间倒下的大树,给这海水了不同颜色的同时,也增加了海子的情趣 。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海子都有异它的风情,但又都集有同一的蓝藻的面纱和温顺的秉性。

九寨沟真的那么神奇、那么神秘、那么神圣,你时时会被崇山的云烟所迷惑,分不清山林与水雾,也时时会被瀑布的跌宕声所震撼,在原声与回声中周旋。尤其是深秋的九寨沟,层林浸染,色象万千,你更会时时走进昨天的沉思,今天的感叹,明天的奇想。

我以为,九寨沟的色用怎样的词汇表述都不过分,但没有一个尽心达意。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表述我的所观所感,我以为我的视觉迷醉了,我的感觉迟钝了。哦,原来我的语言是如此的贫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