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社区实体化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相关建议 |
|
投稿人:孟凡晓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8-11-7 付费充值 以稿换稿 现金奖励等级: |
(本篇文章报送者系山东省临沂市政协信息特邀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兰陵县政协委员,矿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这一要求,各地区都在如火如荼开展农村社区实体化工作。山东省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前列,多地积极开展了社区实体化工作,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以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为例,为加快社区实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按照社区实体化、管理服务化、运行规范化、服务精细化的总体要求,推动管理权限、工作人员、服务事项“三下沉”,实现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干部工作能力、群众满意度“三提升”。截止目前,目前已经有超过90%乡镇建成了社区。 但是一切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社区实体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是各地的通病,值得关注、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不实。所谓社区,就是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会学家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目前很多地方还是四五个分散的村子划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改为社区,虽然成立了社区中心和配套了相关设施,但是各个村还是各自为政,人口的居住和管理还没有统一到一个社区,管理权限没有有效下放,很多事务还是需要到乡镇或者上级政府办理。 二是人员不实。社区实体化要求工作人员下沉,充实社区工作力量,但是当前很多地区都是乡镇一级政府安排工作人员到社区坐班,兼职现象严重,根本没有专职、专业的工作人员隶属社区管理,使得人员下沉流于形式。 三是业务不实。社区工作就是要分担、分流上级政府的业务,能在社区内办理的不让群众多跑路,最大化服务、便利群众。当前农村地区社区承担的业务极其有限,主要还是村级原来的能够办理的业务,这些业务集中到社区,让村子的群众反而多跑了路;有的业务下沉了,有的没下沉,结果导致一些业务出现了跑完社区跑乡镇、跑完乡镇再跑社区的现象,不但没有减少群众办理业务的程序,反而给群众增加了很多麻烦。 二、原因分析 一是硬件设施配套落后。当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居住、教育、医疗等设施上有待完善,导致人口不能集中。另外,在农业生产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工作开展滞后,也导致了人口分散。社区要实体化,必须要有像模像样的群居环境,打造便利群众的生活生产设施。 二是人事制度尚不明确。各地区的社区实体化更多注重了社区的建设,没有注重社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配备问题,到底是由村级选拔还是由上级选派或者统一面向社会招聘,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兼职,势必影响实体化质量,如果重新安排专人,又需要大量资金,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是业务关系有待理清。业务下沉不能为了下沉而下沉,要科学、系统地安排,理清业务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便利群众。业务下沉同时也适当简政放权,不必要的手续和程序要大胆删减,赋予社区一定的可控权力。另外可以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共享、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业务的“线上”下沉,这需要相关部门联合研发应用系统。 三、相关建议和意见 一是逐步推开,循序渐进。社区实体化不可一日而就,需要不断摸索和完善模式。可以选择成熟的进行示范和推广,关键是做好推进土地增减挂工作,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实现人口集中居住,以便于集中管理。 二是改革社区人事关系。加大社区投入资金,充实社区人员力量。一方面增加招收大学生村官的数量,另一方面要提村级干部的工资待遇,让他们成为“专职干部”,再一个就是协调事业单位转调或者选派工作人员到社区挂职锻炼,甚至也可以安排离退休的人到基层发挥作用。 三是规范、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科学设计业务办理项目,明确业务办理清单,借此精简手续和提高效率;尤其是要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实现移动办公;投入资金进行智能系统和智能穿戴技术开发,实现一键自助办理;通过大数据比对、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身份证件电子化、公章电子化、数字授权移动化等。
|
上一篇文章: 地区2017年淘汰退出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工作情况的说明 下一篇文章: 黎平县孟彦镇:东西部协作结硕果,奏响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最强音 |
【点击联系在线客服】【发表评论】【打印本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