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农民的儿子进行到底 |
|
投稿人:一风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9-7-13 付费充值 以稿换稿 现金奖励等级: |
有人是农民的儿子,不管走到哪里,总千方百计想把农字抹去;有人是农民的儿子,不管身在何处,总千方百计想把农字保住、保存、保长久,并且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作为自己的信仰。他就是河北魏县国土资源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高峻。用他的话说就是:“誓将农民的儿子进行到底。”
对土地的依恋
他出生于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民淳朴而直率的品行和民风,耳濡目染,天长日久,使他从小就对家乡这片热土有了难以割舍的依恋。父亲是位乡村教师,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土炕,学步在土路,童年是牵扯着母亲的衣襟蹒跚在黄土地上渡过的。打猪草、拾柴禾是他放学后的必修课,刚满十五岁假期中扛着锄头在生产队就成了半个劳动力,一天挣半个工分,值两角钱。一九七九年他家里分了四亩责任田,作为长子的他自然成了父母种地的好帮手。同年初中毕业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邯郸地区农业学校,种子的发芽、土壤的检测、产量的提高,使他对土地有了更多的依恋。假期,他把自己的责任田当作自己学习的试验田,试验成功后又当作示范推广田,一时,他家里的责任田成了村里的样板田。啥时种啥,他为群众参谋;啥时防病治虫,他为群众支招;土地吃啥,他开出配方,无疑他成了村里的农业技术员。学校毕业后,组织上安排他做青年工作,工作之余,他仍是村里的义务农业技术员;组织上安排他到政协任秘书长,工作之余,他仍帮父母打理着二亩责任田;别人见他和父亲拉着排子车往地里送粪,一身土,一脸汗,都劝他:“你这是何苦呢?放着清福不享,受这洋罪哩!再说种二亩地一年挣个仨瓜俩枣的,也顶不了啥事儿。”他说:“地和农民一样厚道,什么样的行业创造的财富也没有土地和农民创造的财富含金量高,摸透了土地的脾气,就等于和土地交上了朋友,你说顶事不顶事?”。2002年组织上又安排他到土管部门任党组书记,他的心更贴近了土地,工作中也更体会到了“土地是个宝,发展离不了”。
对农民的依恋
他亲近土地,但他更亲近农民。同他一块参加工作的同学,都想方设法把家安在了县城,而他依然住在离县城六公里的老家,房屋与邻居无二,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如普通进城的农民。他和农民有谈不完的话题,农民对土地政策有着这样那样的疑问,遇有土地纠纷他就成了第一调解人。因此,出入他家的也大都是农民。邻村两户姓陈的叔伯弟兄,因改走同一条胡同,嫂嫂迷信,听风水先生说自己走一条胡同,风水自己一家享用,两家伙走两家分享。枕头风一吹当哥的坚决不让兄弟改门,兄弟也不示弱,在原胡同两米的基础上让出两米,满以为这样可以得到兄嫂的谅解,通行无阻,殊不知第二天一大早兄嫂便在胡同中间拉了一堵墙。兄弟搬亲戚、托朋友,哥嫂就是不同意,这时有人提醒他去找高书记,他说这样的小事人家管吗?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他。高书记首先给讲政策,未经相关人同意私自改向的法律不于支持,并且批评他做事不当。第二天吃罢晚饭高书记骑车到了他哥家,讲在胡同中间垒墙自己不便,他人不便,而且还不受法律的保护。他哥当场表示同意,可过了一天又反悔了。这时别人劝他别管陈家的闲事,他说对别人是闲事,但对当事人两家来说却是大事。眼看到了年底,他把自己的事撂在一边,又到陈家做工作,从远亲不如近邻、讲到清朝张英‘三尺巷‘的故事,直到双方握手言和,回到家里已夜至更深。
对土地文化的依恋
他是在煤油灯下听着母亲讲故事入睡的,是在父亲当校长的学校长大的,从小就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参加工作后,始终把学习和写作当作自己的最大爱好,从地级报刊的豆腐块,到国家级报刊的上千字新闻报道;从小小说到诗歌散文,不断被报刊杂志采用,91年《中国青年报》千字散文征文他拿了三等奖。他尤其对土地文化情有独钟,就连年年给乡亲们撰写的对联,都带着浓浓的泥土味儿,‘人勤地不懒,心正人有缘’、‘土地是个宝,人人离不了’、‘人哄地皮地不语,地哄肚皮人心烦’等。因他写的对联农民爱听爱看,尽管他的书法平平,但每到年底找他写对联的都络绎不绝。
工作之余,他最爱结交的就是一些能说会道的老农,几年来收集有关土地的故事和传说有数十万字,光收集到的有关‘土地爷’的传说就有六个版本。他对土地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在他的散文<农人的圣经>里作了淋漓尽致的阐述:“夜晚父亲在土坯炕上睡得很踏实,我想父亲在梦里一定经常和土地作着坦诚的交流:父亲说一年中我没有亏待过你吧,天不亮我就走到你的跟前,看看你的脸色,摸摸你的脉搏。渴了我给你浇水,饿了我给你施肥,用犁给你翻身儿,用锄给你抓痒,连走上你的身子也掂起脚跟,生怕踩痛了你。你厚实便喜欢诚恳,整洁便喜欢勤快,连生出的庄稼也讲究十足的成色。土地点了点头,也拉开了话匣子:我知道你对我好,从来没有对我发过脾气,这一点连你的老婆都嫉妒。你亲近我,伺侯我,丰年贱年也没有怨言,你把一生的精力和智慧都给了我。你深知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道理,精耕细作不分昼夜,犁耧锄耙不遗余力……”。这就是他对土地读出的要义,这就是他对农民的思想,这就是他誓将农民的儿子进行到底的理由。但愿他将农民的儿子进行到底!
|
上一篇文章: 童趣—自行车情缘 下一篇文章: 浙江打工纪实(之一) |
【点击联系在线客服】【发表评论】【打印本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