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礼仪摭谈
投稿人:qs66ds  文章来源:会员投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19 15:57:47  

    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礼仪现已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而具体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则更是无处不在,俯拾即是,无论是人际间的沟通与交往,还是企业的整体形象宣传;无论是企业产品品牌的推销,还是员工素质高低的衡量,都离不开礼仪这个媒介。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不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并贯穿于心理和行为活动之中。学习礼仪知识、研究不同的礼仪文化和礼仪现象、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净化社会风气、按照礼仪规范去规定和约束个人的行为等都需对礼仪的形成与发展追根溯源。

   

    礼仪的内涵

“礼”的含义:礼是人类一定生活方式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或社会意识,同时也是社会演进的产物。“礼”是做人的一种道德要求,待人就要尊重,以敬为先。

礼仪一经形成,它对经济基础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滞后性。从社会教育角度讲,“礼”是人的社会化最基本的内容。人们根据社会等级的现实,形成了相应的交往仪式,逐渐产生了明确而又系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礼”成为指导社会生活的一项主要原则。而这种指导原则本身,反过来又会影响现存礼仪的发展,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和社会的稳定。

“礼仪”一词在一些外国文献中常常强调的是人际间的交往沟通。

随着历史的发展,“礼”的内涵已经有了延伸和扩展,在许多场合,它已成了“礼貌”、“礼节”、“礼宾”、“礼仪”等的代名词。

“仪”的含义主要有六个方面:(1)指礼节、仪式。如司仪、议程。(2)指法度、法则。如《墨

 


子·天志》:“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3)指容貌、举止。如仪容、仪表、仪态。(4)指典范、表率。如仪仗队、礼仪小姐。(5)指礼物。如贺仪、谢仪、奠仪。(6)指仪器。如浑天仪、地球仪、测量仪。“仪”是讲形式。“礼”与“仪”需要协调,没礼就没有仪;没仪也就没有礼。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形式表现内容,内容体现于形式。

“礼仪”是有形的,能看得见,摸得着,存在于社会化的人的一切社会交往活动中,其基本形态,受礼的基本原则和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构成狭义礼仪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特定言语,行为表情,服饰器物。如古时的祭天、祭祖、现代的重大典礼活动等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大要素。

礼仪的定义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实际上它包括了三层含义,即:礼节、礼貌、仪式。从内涵上来看,三者不可简单地混为一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礼节   

1、礼节的概念:礼节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一种纯粹的交往仪式,指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迎来送往,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等方面给予必要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2、礼节的一般表现形式: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敬与礼貌,大都是通过不同的礼节形式来表达的。它与礼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礼节的形式很多,如:握手、拥抱、会客、访友等。   

3、礼节的要求:作为乘务人员,除学习掌握我国礼仪外,还应熟知各国、各民族的礼节,要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错误。

(二)礼貌   

1、礼貌的概念: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接触过程中,通过言谈、表情、姿势,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道德观念,以及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   

2、礼貌的一般表现形式:(1)仪容、仪表、仪态;(2)语言、谈吐;(3)着装、服饰、发型;(4)面部表情、姿势;(5)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等。

3、礼貌的具体要求:(1)严于律己,宽厚待人;(2)热情友好,尊重他人;(3)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4)办事慎重而不推诿;(5)行为举止有教养,符合职业素质要求。

(三)仪式

1、仪式的概念:仪式指在比较大的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规定的程序化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较为正式的礼节形式,如签字仪式、开幕式、发奖仪式等。

2、仪式的内容和形式:依照目的的不同,仪式分为迎送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

二、礼仪的内容

从内容上讲,礼仪是由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媒体、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一)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它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当礼仪活动规模较小、较为简单时,其主体通常是个人,如乘务人员。当礼仪活动规模较大、较

为复杂时,其主体通常则是组织,如公司、机组。没有礼仪主体,礼仪活动就不可能进行,礼仪也就无从谈起。

(二)礼仪的客体,又叫礼仪的对象,它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如旅客。从外

 


延上讲,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航空、交通、航海服务。没有礼仪客体,礼仪就失去了对象,就不成其为礼仪。礼仪的客体与礼仪的主体二者之间既对立,又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三)礼仪的媒体,指的是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媒介。进而言之,它实际上是礼仪内容与礼仪形式的统一。任何礼仪都必须使用礼仪媒体,不使用礼仪媒体的礼仪不可能存在。礼仪的媒体,具体是由人体礼仪媒体,如仪容、仪态;物体礼仪媒体,如服饰器物;事体礼仪媒体,如人事交往构成的。在具体操作礼仪时,这些不同的礼仪媒体往往是交叉、配合使用的。

(四)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大体说来,它可以分为礼仪的自然环境与礼仪的社会环境。礼仪的环境,经常制约着礼仪的实施,不仅实施何种礼仪由其所决定,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