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投入产出课题开发组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从经济特区的襁褓中长大了。而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强势崛起,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经过二十多年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厦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深刻认识厦门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制订出符合厦门市实际的第三产业发展策略和措施,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厦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本文利用厦门市2002年42个产业分类的投入产出表对厦门市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进行产业关联程度与产业波及效果的分析。通过对厦门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产业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厦门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各服务行业的相关关系入手,在投入产出研究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厦门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一、厦门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全面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海湾型风景城市步伐,再创特区新优势,取得丰硕成果。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规模萎缩,第二、三产业规模有较大的发展,第三产业尤为明显,无论在单位总量还是所占比重,都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就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而言,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仍占主导地位,电信、房地产、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十五”期间,厦门市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局面,人均GDP逐年增加,按户籍人口计算,2004年达到60175元/人,比2000年增长了58.3%。分析第三产业在GDP的增长中贡献如下: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增加值(万元) |
占GDP的比重(%) |
增加值(万元) |
占GDP的比重(%) |
增加值(万元) |
占GDP的比重(%) |
2001 |
220348 |
3.947 |
2966751 |
53.136 |
2396169 |
42.917 |
2002 |
222992 |
3.439 |
3619960 |
55.833 |
2640618 |
40.728 |
2003 |
184206 |
2.425 |
4445117 |
58.512 |
2967611 |
39.063 |
2004 |
|
|
|
|
|
|
表1-1 厦门历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
2003年厦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06%,比2002年的40.73%下降了1.67个百分点。2003年突出其来的“非典”,对第三产业发展冲击较大,旅游、餐饮等行业都受到影响,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了11.019%,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相比之下,2003年工业投入高速增长,工业生产保持高位运行,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快于其他行业第二产业的增长更快。厦门市还应加强对服务业的重视,大力发展服务业,使经济结构更加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以求进入良性的循环。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3.1%,厦门市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的水平相比,厦门第三产业的比重要低得多,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十分不足的。可见,目前厦门第三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余地。
表1-2 厦门2003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占增加值的比重
行业名称 |
增加值
比重(%) |
行业名称 |
增加值
比重(%)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6.964 |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
2.052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6.240 |
住宿和餐饮业 |
1.693 |
房地产业 |
6.091 |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
0.934 |
金融保险业 |
5.242 |
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 |
0.542 |
社会服务业 |
3.339 |
其他行业 |
0.373 |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
2.806 |
农林牧渔服务业 |
0.081 |
邮政业 |
2.658 |
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 |
0.048 |
厦门第三产业的各个部门中,比重超过2%的有批发和零售贸易业(6.964%)、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240%)、房地产业(6.091%)、金融保险业(5.242%)、社会服务业(3.339%)、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2.806%)、邮政业(2.658%)、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052%)共8个行业,它们属于第三产业中比重最大的行业,反映了厦门第三产业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第三产业中新兴服务业,例如:电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的主要行业,但这些行业的规模和发展程度还很小。
按照H·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理论,以1982年美元为标准:364-728美元/人,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728-1456美元/人,为工业化初级阶段;1456-2912美元/人,为工业化中级阶段;2912-5460美元/人,为工业化高级阶段;5460-8736美元/人,为发达经济初级阶段;8736-13104美元/人,为发达经济高级阶段。2003年厦门当年价的人均GDP为53586元/人,已经处于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2004年达到60175元/人,距离实现现代化又迈进了很大一步。下面从六个角度来分析现阶段厦门第三产业的特征:
(一)从消耗关系来看:厦门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对第二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较之全国水平处于更高的层次,已经经过了“数量扩张”阶段,正过渡到“质量提升”阶段
2003年,厦门市经济增长迅速,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73.0%和29.2%,分别带动GDP增长-0.4、13.2和4.4个百分点。
1、利用直接消耗关系分析:
(1)行业间经济发展是互相联系的,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消耗,能产生带动和制约的关系。从三次产业间的直接消耗关系来看:
表1-3 2002年厦门三次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产业 |
第一产业 |
|
第二产业 |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0.02480 |
|
0.02027 |
|
0.00339 |
第二产业 |
0.29015 |
|
0.50536 |
|
0.18340 |
第三产业 |
0.06252 |
|
0.17766 |
|
0.23879 |
第三产业生产1万元的服务产品,需要直接消耗第一、二、三产业产品数量分别为33.9元、1834.0元、2387.9元。可见,第三产业服务产品的生产对第三产业自身的依赖程度最高,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最低,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居中。第三产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说明厦门的第三产业较之全国水平处于更高的层次,已经经过了“数量扩张”阶段,正过渡到“质量提升”阶段。
三次产业各生产1万元的农产品,各自需要直接消耗第三产业产品数量分别为625.2元、1776.6元、2387.9元。可见,第一产业对的第三产业的依赖程度最低,说明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服务比较少;而第一产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比较高情况,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提高的表现,例如集美区把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可概括为:“把农业建设成为外向型高优农业示范区,都市型农业基地,闽台农业高新技术引进与合作的窗口。”为了现代化农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应该加强服务和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厦门第一产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2)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按高低排列:
表1-4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行业 |
直接消耗
系数 |
位次 |
行业 |
直接消耗
系数 |
位次 |
旅游业 |
0.59447 |
1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22654 |
9 |
住宿和餐饮业 |
0.33878 |
2 |
教育事业 |
0.22375 |
10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0.33615 |
3 |
邮政业 |
0.22131 |
1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31684 |
4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20683 |
1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31010 |
5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18014 |
13 |
科学研究事业 |
0.30403 |
6 |
金融保险业 |
0.17399 |
14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30229 |
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13365 |
15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0.23610 |
8 |
房地产业 |
0.01083 |
16 |
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可以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第三产业的高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30以上,包括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7个行业。第二类是对第二产业的中等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20-0.30之间,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事业、邮政业等5个行业。第三类是对第一产业的低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20以下,包括金融保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等3个行业。说明第三产业在质提升的过程中,对服务业自身的依赖不断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同为服务业的其他行业发展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3)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按高低排列:
表1-5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行业 |
直接消耗
系数 |
位次 |
行业 |
直接消耗
系数 |
位次 |
住宿和餐饮业 |
0.04656 |
1 |
邮政业 |
0 |
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00169 |
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 |
10 |
旅游业 |
0.00046 |
3 |
金融保险业 |
0 |
11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0.00020 |
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 |
12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00007 |
5 |
科学研究事业 |
0 |
13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00007 |
6 |
教育事业 |
0 |
14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0.00001 |
7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 |
15 |
房地产业 |
0.00001 |
8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 |
16 |
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普遍较小。主要是餐饮业对第一产业的消耗系数比较高,因为餐饮业需要第一产业提供农产品作为原材料的投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旅游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需要农产品如木材作为其运行的介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厦门市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程度还会逐步降低。
(4)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按高低排列:
表1-6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行业 |
直接消耗
系数 |
位次 |
行业 |
直接消耗
系数 |
位次 |
房地产业 |
0.36640 |
1 |
教育事业 |
0.12749 |
9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29804 |
2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0.12043 |
10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29584 |
3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10420 |
11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29400 |
4 |
科学研究事业 |
0.09846 |
12 |
住宿和餐饮业 |
0.27186 |
5 |
金融保险业 |
0.04395 |
1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27142 |
6 |
邮政业 |
0.03668 |
14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0.26239 |
7 |
旅游业 |
0.01592 |
15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14628 |
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00887 |
16 |
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可以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第二产业的高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25以上,包括房地产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第二类是对第二产业的中等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10-0.15之间,包括其他社会服务业、教育事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4个行业。第三类是对第一产业的低直接消耗行业,其直接消耗系数在0.10以下,包括金融保险业、邮政业、旅游业等5个行业。可见大部分服务行业对第二产业的消耗是比较高的,直接带动第二产业发展的潜力大。
总体来看,第三产业中的大多数行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与对自身的消耗相比都不是很高。大部分行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都已低于0.15%,特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旅游业、邮政业、金融保险业等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已经低于0.1,说明这些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基本完成了“数量扩张”的任务,正过渡到“质量提升”的阶段。因此,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和加强服务产品质量是其争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按照发达地区的这种消耗系数的变化趋势,随着厦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量会逐步减少。
2、利用完全消耗关系分析:
(1)从三次产业间完全消耗系数来看:
表1-7 2002年厦门三次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0.04954 |
0.06678 |
0.06621 |
第二产业 |
0.99089 |
1.85488 |
2.20668 |
第三产业 |
1.01204 |
2.14155 |
4.84687 |
三次产业间的完全消耗系数都远远大于直接消耗系数。具体而言,第三产业生产1万元的服务产品,需要完全消耗第一、二、三产业产品数量分别为662.1元、22066.8元、48468.7元。可见,第三产业服务产品的生产对第三产业自身的完全依赖程度最高,对第一产业的完全依赖程度最低,对第二产业的完全依赖程度居中。完全消耗系数比直接消耗系数大得多,说明第三产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能够对经济产生较大的完全消耗作用,是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三产业对的第二产业消耗系数更大,说明厦门的第三产业较之全国水平处于更高的发展层次。
三次产业各生产1万元的农产品,各自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第三产业产品数量分别为10120.4元、21415.5元、48468.7元。分别是直接消耗额的16.19倍、12.05倍和20.30倍。可见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潜力巨大,通过间接的途径带动三次产业的生产发展的程度比直接带动的大得多。
(2)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如下:
表1-8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行业 |
完全消耗
系数 |
位次 |
行业 |
完全消耗
系数 |
位次 |
旅游业 |
1.40549 |
1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45953 |
9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79725 |
2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39421 |
10 |
住宿和餐饮业 |
0.53781 |
3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36903 |
11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49968 |
4 |
教育事业 |
0.36607 |
12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0.48299 |
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30660 |
13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0.47975 |
6 |
邮政业 |
0.29702 |
1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47891 |
7 |
金融保险业 |
0.23372 |
15 |
科学研究事业 |
0.46912 |
8 |
房地产业 |
0.15852 |
16 |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三产业自身的完全依赖程度比直接依赖程度高得多,而且相对农业、工业对服务业的消耗依然是更高,各服务行业通过间接途径拉动服务业整体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各个行业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3)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按高低排列:
表1-9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行业 |
完全消耗
系数 |
位次 |
行业 |
完全消耗
系数 |
位次 |
住宿和餐饮业 |
0.08397 |
1 |
教育事业 |
0.00950 |
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03245 |
2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0.00862 |
10 |
房地产业 |
0.02010 |
3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0.00838 |
11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01763 |
4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00713 |
12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01337 |
5 |
金融保险业 |
0.00626 |
13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01147 |
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00549 |
14 |
科学研究事业 |
0.01104 |
7 |
旅游业 |
0.00468 |
15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01054 |
8 |
邮政业 |
0.00458 |
16 |
总体来看,第三产业中多数行业对第一产业的完全消耗比直接消耗略高一点,但是不论是从直接消耗还是完全消耗来看,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都不高,而且,从发达地区经验来看,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还会下降。
(4)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按高低排列:
表1-10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行业 |
完全消耗
系数 |
位次 |
行业 |
完全消耗
系数 |
位次 |
房地产业 |
0.80545 |
1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0.48211 |
9 |
住宿和餐饮业 |
0.80033 |
2 |
教育事业 |
0.36192 |
10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78013 |
3 |
科学研究事业 |
0.34678 |
11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0.70165 |
4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34513 |
12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69051 |
5 |
邮政业 |
0.23936 |
13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63434 |
6 |
金融保险业 |
0.22040 |
1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61421 |
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21665 |
15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51689 |
8 |
旅游业 |
0.11807 |
16 |
根据消耗系数的高低,可以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对第二产业的高完全消耗行业,其完全消耗系数在0. 5以上,包括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8个行业。第二类是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较低的行业,其完全消耗系数在0.12-0.5之间,包括其教育事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8个行业。
总体来看,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对第二产业都有较高的完全消耗关系,说明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较高。正因为这样,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二产业起到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作用。
(二)从最初投入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厦门市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
1、 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全市就业形势基本平稳。2003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12.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0.48万人,减少2.25万人;第二产业53.30万人,增加5.44万人;第三产业38.51万人,增加2.60万人,第二产业依然是社会劳动力的主要聚集产业,但由于大部分服务业具有从业起点低、方式灵活、劳动密集度高等特点,成为吸纳剩余劳动力(包括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引起的大量国企下岗员工)的重要渠道。总体上看来,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报酬的比重都比较大,因此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应当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要想在供给面有所突破,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与知识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但尚未达到一个更高、更富裕水平的阶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既可推进经济增长,又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1)最初投入结构系数反映了各个产业增加值的构成情况。具体是指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最初投入要素占某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三次产业最初投入结构的对比和第三产业的各种要素投入对比可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最大。
表1-11 2002年厦门三次产业的最初投入结构系数
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劳动者报酬 |
0.88351 |
0.31841 |
0.35028 |
生产税净额 |
0.02663 |
0.14062 |
0.10226 |
固定资产折旧 |
0.02366 |
0.12044 |
0.21613 |
营业盈余 |
0.06619 |
0.42053 |
0.33283 |
增加值合计 |
1 |
1 |
1 |
厦门市第三产业的最初投入构成为:劳动者报酬占35.028%,生产税净额占10.226%,固定资产折旧占21.613%,营业盈余占33.283%。第三产业的最初投入结构中,劳动者报酬最高。由于第三产业多是提供劳务服务的行业,且不少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相对来说是高工资的行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配向劳动者倾斜,效益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度相对大,这些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比较强。如果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劳动者报酬作为一个要素,可以反映劳动密集程度和工资水平。一般说来,在工资水平和资产装备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比重越高的行业,其劳动密集度越高。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
表1-12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教育事业 |
82.902 |
1 |
住宿和餐饮业 |
37.183 |
9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77.444 |
2 |
旅游业 |
35.966 |
10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66.133 |
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3.748 |
11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61.214 |
4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32.690 |
12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58.604 |
5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29.998 |
13 |
科学研究事业 |
51.958 |
6 |
金融保险业 |
22.923 |
14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4.577 |
7 |
房地产业 |
16.893 |
15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44.201 |
8 |
邮政业 |
7.406 |
16 |
教育事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他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事业,这6个行业的劳动报酬比重高于50%,是劳动密集度相对高的行业。而且教育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事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它们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对而言,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邮政业等8个行业的劳动密集度比较低,低于50%。
2、第三产业成为厦门市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
第三产业的营业效益在社会各行业中是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税收征管机制的不断完善,第三产业也将成为厦门市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厦门市2003年第三产业的税收收入为352468万元,占全社会税收收入的24.26%;比2002年的258808万元增加1.36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服务业的税收收入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占1.65%,批发零售业占72.76%,金融业占1.6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6.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0.48%,房地产业占3.97%,其他行业占13.26%。批发零售对税收的贡献最大。
(1)生产税净额是反映利税水平的要素。同等基数下,生产税净额的比重越大,该行业对第三产业税收的贡献度越大。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生产税净额占增加值的比重如下表:
表1-13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生产税净额占增加值的比重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8.889 |
1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7.673 |
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0.846 |
2 |
旅游业 |
6.898 |
10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16.757 |
3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6.623 |
11 |
房地产业 |
16.695 |
4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2.823 |
1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0.999 |
5 |
邮政业 |
5.561 |
13 |
住宿和餐饮业 |
10.042 |
6 |
科学研究事业 |
0.000 |
14 |
金融保险业 |
8.546 |
7 |
教育事业 |
0.000 |
15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8.036 |
8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000 |
1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生产税净额比重最高,接近3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等次之,但都有16%以上,它们都属于高税收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好支持。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利税水平居中。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事业等由其行业特性为“事业”单位,是为公共事业服务的,所以利税水平自然是全市服务行业中最低的。
(2)营业盈余占增加值的比重反映了一个产业的盈利能力;对于盈利行业,该指标也是其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大致表现。同等征税政策下,行业的盈利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税收收入的增加。从表1-11的厦门三次产业的最初投入结构系数可知,第三产业的营业盈余的比重为33.28%,略低于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高得多。由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事业等不以赢利为主要生产目的,拉低了第三产业的总体营业盈余水平;而第三产业中的盈利行业如金融保险等盈利能力相对社会其他行业是比较高的。随着这些行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总体利润水平必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营业盈余占增加值的比重见下表:
表1-14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营业盈余占增加值的比重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金融保险业 |
63.597 |
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7.247 |
9 |
邮政业 |
48.633 |
2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16.975 |
10 |
住宿和餐饮业 |
47.286 |
3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4.675 |
11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43.012 |
4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14.561 |
12 |
旅游业 |
41.676 |
5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3.655 |
13 |
房地产业 |
30.898 |
6 |
科学研究事业 |
11.773 |
1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9.003 |
7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11.033 |
15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18.801 |
8 |
教育事业 |
4.084 |
16 |
金融保险业是厦门市第三产业中盈利能力最高的行业,营业盈余占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3.597%,邮政业48.633%次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这两个流通部门的盈利水平也比较高,但是与过去相比已经有所下降,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润的下降,由于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们目前还是一块奶油蛋糕,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教育事业等公共服务行业的盈利水平最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行业也将分化出盈利和非盈利性质的分化,盈利性质的行业其利润应该进一步降低,使厦门市民得到更多得社会福利和生活保障。
金融保险业和邮政业的盈利能力最高,这于行业的行政壁垒和垄断经营有关,我国加入WTO,厦门的服务市场也在逐步打开,这些行业要着力提高自身的行业素质,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从而对国家税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从生产诱发系数和最终使用分配情况来看: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消费拉动型的产业特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极采取措施刺激消费,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工具
1、从生产诱发系数看消费、投资、出口等结构系数对厦门经济的引发作用。
(1)三次产业的各项最终使用对生产的诱发系数如下:
表1-15 2002年厦门各项最终需求对三次产业生产诱发系数表
产业 |
城镇居民消费 |
农民消费 |
社会消费 |
最终消费合计 |
投资 |
库存 |
资本形成总额 |
调出
市外 |
最终使用
合计 |
第一产业 |
0.05563 |
0.04733 |
0.05163 |
0.05319 |
0.02169 |
0.04216 |
0.02567 |
0.02308 |
0.02997 |
第二产业 |
0.56817 |
0.68071 |
0.01922 |
0.36558 |
1.00031 |
0.95392 |
0.99129 |
1.00881 |
0.87157 |
第三产业 |
0.66802 |
0.56301 |
1.23246 |
0.87745 |
0.26727 |
0.29051 |
0.27178 |
0.25696 |
0.38881 |
从总体上来看,最终使用对第三产业的诱发系数为0.38881。具体而言,最终消费的诱发系数为0.87745,高于对第一产业的0.05319和对第二产业的0.36558,说明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消费拉动型的产业特征。而投资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却不是十分明显。出口对第三产业的诱发系数为0.25696,也是居于第一、二产业之间。可见,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重在依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来带动消费的增长。
(2)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最终消费对生产的诱发情况来看:
表1-16 2002年最终消费对厦门第三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
行业 |
诱发系数 |
位次 |
行业 |
诱发系数 |
位次 |
教育事业 |
0.14699 |
1 |
金融保险业 |
0.05496 |
9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11645 |
2 |
邮政业 |
0.04394 |
10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11581 |
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03498 |
11 |
房地产业 |
0.10680 |
4 |
旅游业 |
0.01887 |
12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0.08957 |
5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01702 |
13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0.08444 |
6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01657 |
14 |
住宿和餐饮业 |
0.06999 |
7 |
科学研究事业 |
0.01014 |
15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06496 |
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00493 |
16 |
按照上表列出的厦门市2002年最终消费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可以分为2类:第一类是最终消费对生产诱发较高的行业,包括教育事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房地产业等4个行业,它们的诱发系数在0.1以上,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能够对这些行业产生经济拉动作用。第二类是最终消费对生产诱发较低的行业,包括剩余的12个行业,它们的诱发系数低于0.1,消费的拉动作用会低一些。
2、国民经济各产业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会分解为各种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调出市外等。下面利用最终使用分配系数来研究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总产出在最终使用部分的分配情况:
表1-17 2002年厦门三次产业的最终使用分配系数
产业 |
城镇居民消费 |
农民消费 |
社会消费 |
最终消费合计 |
投资 |
库存 |
资本形成总额 |
调出市外 |
最终使用合计 |
第一产业 |
0.41014 |
0.06440 |
0.35932 |
0.83386 |
0 |
0.10270 |
0.10270 |
0.06344 |
1 |
第二产业 |
0.06697 |
0.01684 |
0 |
0.08380 |
0.24165 |
0.05552 |
0.29717 |
0.61903 |
1 |
第三产业 |
0.27896 |
0.04450 |
0.48638 |
0.80983 |
0.05670 |
0.02154 |
0.07824 |
0.11192 |
1 |
第三产业的最终使用中最终消费占80.983%,资本形成总额占7.824%,调出市外占11.192%,很明显地,第三产业是消费拉动型的行业,最终消费的比重比第二产业的8.380%多得多;第一产业的消费比重也很大,可能是因为农产品生产不足,只能大部分用于本市生产消费的原因。第三产业的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最低,比第二产业的29.717%低许多,第二产业是投资拉动型的行业,而第三产业的投资和存货都不高。第三产业调出市外占最终使用的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居于中间位置,高于第一产业,却远远低于第二产业调出市外的水平,说明厦门市的出口还是以工业产品为主,第三产业的对外发展还未完全打开,市场化水平有待提高。另外,第三产业的最终消费中,社会消费占60.059%,城镇居民消费占34.447%,农民消费仅占5.494%,农民对服务的消费还处于很低的水平,这可能与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以及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有关,提高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是农村服务市场进一步打开的关键。
(四)从影响力和感应度来看:第三产业的主要推动行业是旅游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服务业发展的“瓶颈”行业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旅游业 1、影响力系数表示一个行业的最终产品增加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拉动波及程度。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如下:
表1-18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
行业 |
影响力 |
影响力系数 |
位次 |
行业 |
影响力 |
影响力系数 |
位次 |
旅游业 |
2.52823 |
1.15779 |
1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1.97024 |
0.90226 |
9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2.43872 |
1.11680 |
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95327 |
0.89449 |
10 |
住宿和餐饮业 |
2.42211 |
1.10920 |
3 |
科学研究事业 |
1.82694 |
0.83664 |
11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2.25112 |
1.03089 |
4 |
教育事业 |
1.73750 |
0.79568 |
12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2.19326 |
1.00440 |
5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72469 |
0.78982 |
13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2.09809 |
0.96081 |
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70105 |
0.77899 |
14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2.03421 |
0.93156 |
7 |
邮政业 |
1.54096 |
0.70567 |
15 |
房地产业 |
1.98408 |
0.90860 |
8 |
金融保险业 |
1.46038 |
0.66877 |
16 |
根据上表计算数据,厦门第三产业中没有影响力高于第二产业的行业,如果以第一、二产业的影响力为界限划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可以分为2类:
第一类是高影响力行业,其影响力介于第二产业的2.82268和第一产业的1.99366之间。包括:旅游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等7个行业,这些行业发展潜力大,是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应该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
第二类是低影响力行业,其影响力低于第一产业的平均水平。包括第一类以外的9个行业,它们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较低。
2、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感应度和感应度系数如下:
表1-19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感应度力和感应度系数
行业 |
感应度 |
感应度系数 |
位次 |
行业 |
感应度 |
感应度系数 |
位次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4.57428 |
2.09477 |
1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1.30494 |
0.59759 |
9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3.64385 |
1.66869 |
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22096 |
0.55913 |
10 |
旅游业 |
3.49432 |
1.60021 |
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0129 |
0.55012 |
11 |
房地产业 |
3.35579 |
1.53677 |
4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1.18412 |
0.54226 |
12 |
金融保险业 |
3.08459 |
1.41258 |
5 |
科学研究事业 |
1.09978 |
0.50364 |
13 |
住宿和餐饮业 |
2.34116 |
1.07212 |
6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1.09612 |
0.50196 |
14 |
邮政业 |
2.15408 |
0.98645 |
7 |
教育事业 |
1.09494 |
0.50143 |
1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42615 |
0.65310 |
8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05859 |
0.48478 |
16 |
根据上表计算数据,如果以第一、二产业的感应度为界限划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是对国民经济的高瓶颈制约行业,其感应度高于第二产业的3.49337。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旅游业等3个行业,这些行业感应度高,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如果它们发展不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厦门市应加大力度培育这几个行业。随着经济结构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增长会使得这些行业的感应度逐渐提高。
第二类是对国民经济的中等瓶颈制约行业,其影响力低于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包括上表中的位次为4-12的9个行业,它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剩下的4个都是为公共事业服务的部门,其感应度最小,感应度系数只有0.5左右,远远低于经济的平均水平,这于其行业性质和服务的类型是密切相关的。
(五)从中间投入率来看:第三产业总体上属于“高附加值”的行业,市民生产生活越来越依赖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
1、中间投入率是一个行业对所有行业的中间消耗系数之和,如果其值大于50%,说明该行业的发展需要其他行业的投入比较大;如果其值小于50%,说明该行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投入要求不高,但是该行业对社会生活有较高的附加值。厦门市三次产业间的中间投入率,汇总到下表:
表1-20 2002年厦门三次产业的中间投入率
产业 |
中间投入率(%) |
位次 |
第一产业 |
4.850 |
3 |
第二产业 |
97.890 |
1 |
第三产业 |
47.900 |
2 |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的中间投入率相差很大,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率为97.890%,远远大于其他两个产业,说明第二产业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产业。第一产业的中间投入率为4.850%,非常低,说明第一产业属于“高附加值,低带动能力”的产业,农林牧渔的发展虽然对国民经济带动能力很弱,但是附加值很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市民的生活离不开第一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中间投入率为47.900%,略小于50%,因此,第三产业目前也属于“高附加值”的产业,尤其是其中的公共服务行业,对市民生活质量的保证不可轻视。
3、 三次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中间投入率如下:
表1-21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中间投入率
行业 |
中间投入率(%) |
位次 |
行业 |
中间投入率(%) |
位次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146.682 |
1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12.674 |
9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107.420 |
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2.412 |
10 |
旅游业 |
87.918 |
3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12.400 |
11 |
房地产业 |
84.661 |
4 |
科学研究事业 |
8.951 |
12 |
金融保险业 |
77.246 |
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778 |
13 |
住宿和餐饮业 |
71.597 |
6 |
教育事业 |
5.750 |
14 |
邮政业 |
65.366 |
7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3.151 |
1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0.835 |
8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2.305 |
16 |
根据上表数据,按中间投入率是否大于50%,可以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行业,即中间投入率大于50%的行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邮政业等7个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上游产业的发展有非常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是附加值并不高。
第二类为“高附加值”的行业,即中间投入率小于50%的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以及其他为公共事业服务的部门都属于这一类,这些行业的发展能够带来高的附加值,即对提高地区经济增加值贡献度大,能较好地为市民生产生活服务,但其对上游产业带动作用有限。
(六)从中间需求来看:第三产业以提供生活消费资料为主,老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对服务业促进作用明显。
1、中间需求率是所有行业对一个行业的中间消耗系数之和,如果其值大于50%,说明该行业对国民经济的生产投入比较大,而不是主要作为生活资料的投入;如果其值小于50%,说明该行业对国民经济的生产投入比较高,而作为生产资料的特征不明显。三次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汇总到下表:
表1-22 2002年厦门三次产业的中间需求率
产业 |
中间需求率(%) |
位次 |
第一产业 |
37.747 |
3 |
第二产业 |
70.329 |
1 |
第三产业 |
42.558 |
2 |
第二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为70.329%,高于其他两个产业,说明第二产业的工业品主要是作为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第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为37.747%,说明第一产业提高的农林牧渔产品主要是作为消费资料,这与第一产业的产业属性是相符的。第三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为42.558%,小于50%,因此,厦门的服务业作为消费资料的特征比生产资料的特征更加突出一些。
2、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中间需求率
表1-23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中间需求率
行业 |
中间需求率(%) |
位次 |
行业 |
中间需求率(%) |
位次 |
住宿和餐饮业 |
65.720 |
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0.676 |
9 |
旅游业 |
61.084 |
2 |
科学研究事业 |
40.248 |
10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60.409 |
3 |
房地产业 |
37.724 |
11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50.494 |
4 |
教育事业 |
35.123 |
12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49.868 |
5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33.074 |
13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47.598 |
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2.571 |
14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45.660 |
7 |
邮政业 |
25.799 |
15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44.864 |
8 |
金融保险业 |
21.793 |
16 |
根据上表计算结果,按中间需求率是否大于50%,可以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划分为提供生产服务为主和提供生活服务为主两类:
第一类为以提供生产服务为主的行业,即中间需求率大于50%的行业: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4个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这些行业的服务,同时又会促进这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类为以提供生活服务为主的行业,即中间需求率小于50%的行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邮政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为公共事业服务的部门都属于这一类,这些行业对满足老百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至关重要,市民生活水平正日益提高,对这些行业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同时消费需求又促进了这类行业的增长。
二、厦门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行业发展不平衡
厦门第三产业的各个部门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的有批发和零售贸易业(6.964%)、交通运输及仓储业(6.240%)、房地产业(6.091%)3个,它们属于第三产业中比重最大的行业,反映了厦门第三产业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产业。而占GDP比重小于0.1的有两个农林牧渔服务业(0.081%)、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0.048%),但这些行业的规模和发展程度还很小。传统第三产业如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比新兴第三产业有着较高的增幅,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靠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就影响了第三产业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此外,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的金融保险业和社会服务业等直接为生产和科技发展服务的行业比较滞后,都影响了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也束缚了第三产业自身的发展。
(二)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本市生产生活的需求,市外调出的比重普遍不高,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不高。
1、从生产诱发系数来看,调出市外对厦门第三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如下:
表1-24 2002年调出市外对厦门第三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
行业 |
诱发系数 |
位次 |
行业 |
诱发系数 |
位次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0.131862 |
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008419 |
9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0.119349 |
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005637 |
10 |
房地产业 |
0.072014 |
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005454 |
11 |
金融保险业 |
0.070046 |
4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004111 |
12 |
住宿和餐饮业 |
0.035888 |
5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001767 |
13 |
邮政业 |
0.031788 |
6 |
教育事业 |
0.001598 |
14 |
旅游业 |
0.030405 |
7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001143 |
15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009009 |
8 |
科学研究事业 |
0.000354 |
16 |
上表将调出市外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生产诱发系数从大到小的排列,可以把16行业分为2类:第一类是调出市外对生产诱发较高的行业,只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2个行业,它们的诱发系数在0.1以上,是属于外向型的行业,不仅能够满足本市的服务消费需求,还可以向市外输出一部分产品,在厦门市服务对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其它的12个行业都是调出市外对生产诱发较低的行业,它们的诱发系数低于0.1,基本上是内向型的行业。
2、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调出市外占最终使用的比例:
表1-25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调出市外占最终使用的比例
行业 |
比例(%) |
位次 |
行业 |
比例(%) |
位次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44.434 |
1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 |
9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39.594 |
2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 |
10 |
邮政业 |
0 |
3 |
教育事业 |
0 |
11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 |
4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 |
12 |
住宿和餐饮业 |
0 |
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 |
13 |
金融保险业 |
0 |
6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 |
14 |
房地产业 |
0 |
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 |
15 |
科学研究事业 |
0 |
8 |
旅游业 |
—— |
16 |
根据调出市外占最终使用的比例大小可以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分为两类:
第一类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两个行业,其出口占最终使用的比例分别为44.434%和39.594%,属于内外向兼有的服务业,它们是厦门市第三产业内部各部门中具有较高服务出口能力的行业,也是厦门市增加服务产出较有潜力的行业。其他的行业都属于第二类,它们的调出市外很低,由于统计精度的问题,没有记入投入产出表。总产出大部分用于本市消费,这种状况说明厦门市第三产业的开放程度偏低,随着中国入世承诺开放期限的逼近,这些行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为了经受住竞争的压力,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厦门市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第三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三)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更新率不高,产业增长效率不高,投资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从投入产出来看,厦门第三产业的增长效率有待提高。第三产业投资的密集度相对第二产业明显更低。近年来厦门市政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第三产业的投入。但是,投资偏重并没有带动第三产业相应的发展,较大的投资增长只实现了三产较小的产出增长,相反,投入较少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增长才是厦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各社会经济部门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对第三产业的依赖程度虽然已逐步提高,但还相对较低,一些新兴服务业对社会生产力的渗透力和贡献程度还不够强,这就影响到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和产业地位的提升。
1、根据表1-15,厦门各项最终需求对三次产业生产诱发系数可知:最终消费的诱发系数为0.87745,资本形成总额对第三产业经济的诱发系数为0.27178,比第一产业高,但比第二产业的0.99129低很多。下表利用生产诱发系数分析得到:
表1-26 2002年资本形成总额对厦门第三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
行业 |
诱发系数 |
位次 |
行业 |
诱发系数 |
位次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0.12938 |
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00768 |
9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0.10872 |
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00706 |
10 |
金融保险业 |
0.07277 |
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00520 |
11 |
房地产业 |
0.05417 |
4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0.00286 |
12 |
住宿和餐饮业 |
0.03524 |
5 |
教育事业 |
0.00212 |
13 |
邮政业 |
0.02754 |
6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00162 |
14 |
旅游业 |
0.02021 |
7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00094 |
15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0.00843 |
8 |
科学研究事业 |
0.00040 |
16 |
上表将资本形成总额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按降序排列后,可以分为2类:第一类是投资拉动型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2个行业,它们的诱发系数在0.1以上,通过扩大投资能够对这些行业产生经济拉动作用。剩余14个行业是非投资拉动型的行业,它们的诱发系数低于0.1。所以大部分服务行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反映比较弱,行业增长不够快。
2、宏观经济分析上,固定资产折旧率在考虑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和项目的安排时,也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固定资产折旧率较大的行业和部门即为未来固定资产项目贷款的新投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固定资产折旧占增加值的比重如下:
表1-27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固定资产折旧占增加值的比重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44.991 |
1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6.369 |
9 |
邮政业 |
38.401 |
2 |
旅游业 |
15.459 |
10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37.214 |
3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11.523 |
11 |
科学研究事业 |
36.269 |
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361 |
12 |
房地产业 |
35.514 |
5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7.541 |
13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31.145 |
6 |
住宿和餐饮业 |
5.489 |
14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17.602 |
7 |
金融保险业 |
4.934 |
1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7.329 |
8 |
教育事业 |
1.412 |
16 |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由于需要固定资产作为行业活动的介质,所以其固定资产折旧占增加值的比重是最高的,有30%-45%左右。旅游业以及大部分公共服务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比较高,在10%-20%之间。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流通部门以及金融保险业、教育事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比重最低。
(四)第三产业的利税能力与第二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1、生产税净额是反映利税水平的要素。同等基数下,生产税净额的比重越大,该行业对第三产业税收的贡献度。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生产税净额占增加值的比重如下表:
表1-29 2002年厦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生产税净额占增加值的比重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行业 |
比重(%) |
位次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8.889 |
1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7.673 |
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0.846 |
2 |
旅游业 |
6.898 |
10 |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16.757 |
3 |
其他社会服务业 |
6.623 |
11 |
房地产业 |
16.695 |
4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2.823 |
12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0.999 |
5 |
邮政业 |
5.561 |
13 |
住宿和餐饮业 |
10.042 |
6 |
科学研究事业 |
0.000 |
14 |
金融保险业 |
8.546 |
7 |
教育事业 |
0.000 |
15 |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
8.036 |
8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0.000 |
16 |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生产税净额比重最高,接近3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等次之,但都有16%以上,它们都属于高税收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好支持。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利税水平居中。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事业等由其行业特性为“事业”单位,是为公共事业服务的,所以利税水平自然是全市服务行业中最低的。
2、从表1-11,厦门三次产业的最初投入结构系数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生产税净额的比重低于第二产业,水平不高。因为第三产业中相当一部分是不以赢利为主要生产目的的,如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事业等;同时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化程度从总体上说低于第二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利税水平应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五)第三产业的影响力还不够,对第一、二产业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总量不够,层次也不够高
影响力反映的是一个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根据《2002年厦门投入产出表》,可以推导出三次产业间的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
表1-30 2002年厦门三次产业的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
部门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影响力 |
1.99366 |
2.82268 |
2.00265 |
影响力系数 |
0.87710 |
1.24183 |
0.88106 |
位次 |
3 |
1 |
2 |
第三产业的影响力为2.00265,意味着第三产业增加1万元的总产出,会推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共同发展,得到2.00265万元增加值的总产出。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居中。另外,第三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88106,小于1,说明第三产业的经济促进作用低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总体上第三产业的影响力还不够高。这反映了目前厦门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提供生产服务不多,现代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体制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激活。应该加强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加快厦门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的进一步深化,“十一五”期间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厦门应该把握这个契机,围绕建设海湾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目前厦门市第三产业中的经济主流行业有:商贸业、金融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应该巩固这些行业的发展基础,继续完善其发展的环境。
要根据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积极配套发展第三产业,拓展第三产业的规模,提高第三产业的功能和作用。重点发展港口服务、仓储运输等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外贸等现代服务业,同时完善区域供气、供水、供电等系统,为区域的投资和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应重视社会事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投入和建设,促进各类社会事业的产业化。
大力发展以新兴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一方面是吸纳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制造业竞争能力的需要。因此,“十五”时期,既要继续发展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又要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如金融、电信及法律、资信评估等各类中介服务。前者需要一般素质的劳动者,而后者则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发展第三产业面临着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艰巨任务。
第三产业的发展除了受到需求方面的制约外,还受到过度垄断等制度方面的制约。因此,发展第三产业,需要打破行业垄断,为之建立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针对一些重要的服务业,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由于具有典型的“消费拉动型”的产业特征,要千方百计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提升城乡居民地生活质量,同时积极宣传鼓励开展信用消费,促使传统积累性消费尽快转型。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利用规模来争取效益;利用我市厦金隔海相邻地理位置优势,积极促进金厦“小三通”贸易及金厦旅游业发展,争取创建“金厦自由贸易区”。
2、金融业:厦门金融业发达,可以提供各种优质、快捷、周到的金融服务。但是为了配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力提高管理与技术水平,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产权改革势在必行。重在加速金融市场化进程,必须加强信用意识,商业银行必须重塑信用形象;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安全,同时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持金融业的发展。
3、房地产业:厦门房地产业存在明显的“岛内热,岛外冷”的特点,房地产业发展较不平衡。建议政府引导房地产项目向岛外有计划地稳步发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调控作用;引导房地产项目向岛外跟进;理顺房地产管理体制;帮助房地产企业引进外资和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旧城改造要有新模式。同时应该大力发展商业地产MALL,区域运营就是要像经营商品一样经营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将是城市品牌建设的主力军。在厦门市建设的商业设施,第三产业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为重点,商业地产正好把这四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会带动周围地产、商贸业的发展。
4、现代物流业:物流业作为一种服务产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厦门应立足于商贸城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区位优势,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大物流组织形式的创新力度,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使物流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加快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根据厦门物流园区的规划,厦门市将在海港、空港和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以及保税区的附近,建设以国际物流为主,同时办理区域物流、城市物流的综合性的物流园区。其布局为:东渡—象屿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浏五店物流园区等四大物流园区。做到开发区建设与物流园区建设同步,做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开发区内布置小型铁路货场,开辟铁路专用线,开辟国际集装箱转动站等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做好准备。
5、旅游会展业:厦门与国际旅游城市的差距是明显的,与深圳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从宏观层面上,一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二要加强整体推介,三要大力引进外资。从微观层面上看,要继续完善旅游软硬基础设施建设。
厦门的“会展经济”有力地推动了宾馆、餐饮、旅游、购物、交通、通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展经济正越来越成为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厦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厦门的会展经济也成为当地业内人士聚焦的问题。会展业的发展存在的最不利条件是厦门本地的会展市场小,会展配套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很低。打造展览业的城市品牌;政府强力营造整体优势。政府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加强整体宣传推广;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会展业的商业化发展;政府要加强会展业的规范管理;拓展城市会展业整体的营销信息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