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曲阜---朝圣儒家文化 任何一种思想,能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淘洗而历久弥新,必有其内在的魅力、恒久的价值,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儒家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一直是我向往能有机会朝圣一下的地方,2004年5月,终于有机会成行。
曲阜位于山东中部。从泰安到曲阜坐中巴只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曲阜,定要去游览孔庙、孔府与孔林这“三孔之圣地”,方为不虚此行。下了中巴,我们就陷入了导游拉客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后我们选了一位憨厚诚恳的当地中年男导游,他自我介绍说他也姓孔。
孔府是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贵族庄园,号称“天下第一家”。当我面对深静庄严的孔府大门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种继表尊师的心情。 “己所不欲,无施与人”这孔圣人的儒学思想,影响和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特性的形成。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慢慢地走进孔府,路越走越幽深,紧锁住的经年的房门,我好奇的隔着的窗棂朝里张望,玻璃上映射出外面摇曳的树影。孔子死后,他的家族是兴旺的,赐封也不断地升高。出于对天人和谐的追求和对自然资源的爱护,孔子反对奢侈浪费,倡行节俭的生活方式。他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活豪奢,就可能违和;日子节俭,又显得寒酸。但孔子宁肯寒酸,也不羡慕那违和的豪奢。如此富丽堂皇的府宅,孔子一辈子也没在那住上一宿,倒是他的嫡系长支舒适地在那享受,我想这也许是对他生前四处飘泊的补偿吧。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庙原来是孔子故居,孔子去世的第二年被改作庙宇,仍保存着孔子当年用的水井和亲手栽植的桧柏树。孔庙内古树参天、浓荫蔽日,皱摺而苍劲的树干以及地上斑驳的砖石,都能令人感到历史的悠久。树上鸟儿的叫声更增添了孔庙的幽深和宁静。我意外发现在这些高耸挺拔的苍松古柏间,竟栖息了许多白色的水鸟--鹭鸶,使得古意盎然的树木平添了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导游介绍说:“这种鸟就是杜甫的名篇“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说的那种白鹭,是曲阜的市鸟,每年的冬天它们从孔庙里飞出去,春暖花开的时候再飞回来”。风趣的导游又向我们说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的典故的由来,说孔子生活的时期出现了一位悍妇,丈夫对她百依百顺,但有一天因丈夫回家迟了些,结果两人吵了起来,结果悍妇踢中了丈夫的要害使其致死,孔子听说之后发出感慨,这典故是真是假已经无从考证,但后世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并不是孔子的思想本质,而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必然产物。孔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巨龙,飞腾于云彩之中,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据说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和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政治智慧,一种人文关怀,一种道德诉求,一种理想境界。孔子认为,人类如果不能敬畏自然,甚至破坏自然规律,就会得罪自然,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孔子的这一思想很有见地,是今天环保主义者的一个绝好样板。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两千年来从未间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路上古木参天,蝉鸣唧唧,鸟儿灵动,游人渐少,经过了风霜雨淋,有久远的只剩残碑,年代近的还有新修之痕。千百年來,孔氏家族,飞黄腾达的、默默无闻的、功成名就的、失意遼倒的,都葬于此。林深五月寒,孔林的文化气氛是深重的,孔家后人一次次跃上历史舞台,也一次次的被人用放大镜检视。孔林,就是这部家族史,如轴卷般,绵延不断的滚动。 曲阜的“三孔”,见证了数千年来一个背后支撑中国传统价值观
文化家族的兴衰起伏。无论是孔府、孔庙,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园林。园中那一株株沧桑的古柏树干苍劲、冠硕大繁茂,如一把遮天的大伞立于园中,见证着千年历史、静观着世事的变化。但无论改朝换代、帝王更替、社会发展,这孔府孔庙的古柏树,想来依然会流传下更多动人的故事。
孔子坚持仁爱的理想,终生不移;孔子的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重现其活力、重放其光辉。告别曲阜,我感到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厚重的文明在呼唤,呼唤我们这些华夏儿女从中汲取营养,造福人类、造福社会、造福家庭、造福子孙万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