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山随笔 |
|
投稿人:零度先生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1-2-26 付费充值 以稿换稿 现金奖励等级:★★★ |
湘潭,人杰地灵之地,物华天宝之所。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我向来以为只是文人骚客的夸夸之谈,于我是难懂一二,更难说是沾其气息了。隐山一游,怕是沾了点灵气,忽然间觉得天下隐山,湖湘博学就在身边哦。
仲春的一天,我随着县文联的一帮舞文弄墨的爱好者一起来到隐山采风。
隐山位于湘潭县西南的黄荆坪,距市区40公里左右,是湖南省原任省委书记周小舟的故乡。此山又叫龙山、龙王山,历为湘潭四大名山之一,海拔437米,因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隐居于此而得名隐山,而南宋名儒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此讲学授徒,首创湖湘学派,而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直至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游江南至此,曾亲笔御书“天下隐山”四个大字。
如果说幽幽岳麓书院汇集了湖湘文化的精华,那么濯濯隐山则可说是开湖湘文化千年的渊源了。
走近隐山,钻出车门,扑面而来的是青山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刚犁翻的田地里散发着的沁人心脾的大自然的气息,使你久囿于钢筋水泥中的五腑六脏顿觉心旷神怡,抬头远眺,隐山于朦胧的溥雾中若隐若现,满目葱笼,青翠欲滴的山林将隐山“隐”在其间,山涧间终年不歇的溪水哗哗流向远方,山并不险峻,水也并不汹涌,一切是那么和谐而又宁静,物是人非,时移境迁,这些千古文人学士难怪会爱在此淡泊而安定地风雅余生,隐居闹市,归于山林,这莫非也是隐山文士独到之处吗?
隐山胜迹颇多,如今能觅踪迹的却只有一寺一墓、二祠二树而已,也还正待开发和修缮。慈云寺和胡安国墓地隔陇相望,慈云寺也只能觅其残垣断瓦,只有胡安国先生之墓却格外显眼,环墓而植的松柏非常茂盛,高约两丈许,将千年古墓掩隐其中,其墓碑联:“秉春秋大业,葬天下隐山”,更显出一派宗师之大气,隐山两祠,一祠是濂溪祠,周敦颐号濂溪,后人修此祠以为纪念,另一祠叫三贤祠,是后人为纪念胡安国父子和胡文定在此讲学授徒,特意在胡老先生亲手所植的八株柏树后修建了此祠,可惜1958年大炼钢铁之时,祠也被拆了,其中的七株古柏树被砍伐做了柴火,剩下的一株又在70年代修渠道时正挡其道,当地村民对仅存的这株寿高达800余年的古柏树不忍再砍伐,强烈要求水渠改道,使这株需三人才能合抱的垂丝古柏才得以保存,至今仍香气浓郁,翠柏苍松,更显出生命力之顽强,一条在此改道的水渠静静地流过古柏的脚下,滋润着隐山的草木农田,与古柏相距不到十丈的地方挺立着两株高大的树龄已达630余年的古银杏树,树干粗壮、笔直,树叶茂盛,在春风的吹拂下,仍吟唱着古曲新韵,更奇怪的是,两株银杏树一雄一雌,相伴而立,然而却是共一个树兜,好比是地下的父母托生出这一对孪生兄妹,虽历经几个世纪,如今仍亭亭如盖,给进入隐山的游客带来进山之喜。
伫立隐山之颠,感受文墨之气,作为湖湘子弟自有一番感慨:世纪轮回,千年弹指,不朽的是道义理学,千古文章,自然环境之隐,道义理学之彰,不正是和谐的统一吗?古人如此,今人也罢,不都在探求和谐之美吗?
零度先生
2021年2月中旬
|
上一篇文章: 漫话我的业余生活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点击联系在线客服】【发表评论】【打印本文】【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