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地方志基础知识讲座
投稿人:zichen88…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5 6:35:40  

163.com或者电话联系我们。友情提示,来信中务必注明您在中国秘书网www.chinamishu.net的注册用户名。)
纂体例上。编纂体例是指地方志的体裁、结构和章法。地方志体例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事以类聚,横排门类,纵述事实;二是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七种体裁各有所用,相互补充。这种独特的体例,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一地社会和自然发展变化的情况,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基本符合地方志特定的内容需要,能够使志书内容与形式达到辩证的统一。地方志编纂体例的独特性是区别于其他著述的一个显著特征。

最后,讲地方志功能。

对地方志功能的提法自古至今不下数十种,但归纳起来,即1986年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年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的“资治、教化、存史”。

古人的资治、教化功能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资治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教化是宣扬三纲五常,表彰忠孝节义,宣传封建礼教。

随着历史的进步,地方志内容的更新,“资治、教化、存史”功能有了新的意义和新的内涵。“资治”,就是利用地方志的资料,为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教化”,就是利用地方志资料,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存史”就是利用地方志积累的资料,为编史服务,为社会科学研究服务,为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一是资治。

地方志的资治功能,是指地方志是地情全面、系统的反映,为领导和决策机关认识地情,把握地情,从当地实际出发,吸取历史上的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历代当政者对志书的资治作用是非常重视的。旧社会不少新官到任首先是“览志书”。

毛泽东同志特别喜欢看志书。在战争年代,每打开一个县城,毛泽东总喜欢找当地的县志看看。1941年(民国30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建国后,毛泽东更关心地方志。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将《华阳国志》印发给与会同志。

邓小平同志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是四化建设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时曾指出:“编修新方志,为我们党政领导提供翔实可靠的市情、区情、县情,为认识城市、研究城市、管理城市,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推动改革开放,振兴、建设上海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方志对政府各个部门的资治作用,也十分广泛。吴奈夫《新方志编纂学》中列举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治自然灾害、开发地下资源、恢复传统产品、发展农副业生产、规划城乡建设、开展外贸业务、引进科技知识、推广计划生育、开辟旅游资源、保护文物古迹、落实党的政策、调解土地纠纷等13个方面。如北京大学地理系以《泰山志》资料为基本依据,完成了“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综合分析与考察”的课题研究,获1989年国家建设部科技一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一些客商每到一地,往往要索取和购买当地的志书和年鉴,以加强对投资环境的研究和了解。同时,很多地方的党政领导也把本地的志书、年鉴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给内外宾客,作为自我宣传的一种手段。实践证明,我市首轮编纂的地方志书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些年来,不论是上级领导人来阜考察调研,还是国内外客商来阜投资兴业,有关方面都及时把《阜新市志》和《阜新年鉴》送给他们,作为最真实、最准确的地情说明书,(以上显示的仅为百分之五十的内容,如需要,请发电子邮件至mishu@vip.163.com或者电话联系我们。友情提示,来信中务必注明您在中国_秘_书_网www.chinamishu.net的注册用户名。)
加以了解和研究。据市志办统计,从2000年以来,我市各级领导及有关方面要求市地方志办公室这方面赠书达2000余册。同时,市志办每年还要同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交换地方志成果,全国还有30多家馆藏购买阜新地方志书和年鉴。应该说,阜新地方志已经成为我市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是教化。

新方志的教化作用主要是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江泽民在上海市地方志编委会成立大会上说:“新的地方志,是对广大市民,特别是对青年一代,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的、生动的、亲切的、富有说服力的教材。它从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将使人们懂得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三是存史。

存史功能是地方志“与生俱来”的,是指地方志保存了反映地情的完整系统的历史资料,可以为后人所用。由于地方志记载内容广泛,数量众多,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这些珍贵资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能发挥提供资料,以备参考的重要作用,同时为后人编写史书提供了科学翔实的资料。因此,地方志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第二讲:地方志的编纂方法

第一个问题,地方志的编纂原则

一、遵守疆界,不越境而书

志书都是依据行政区域为范围,记载一地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能任情伸述,信笔漫写,喧宾夺主,越境而书。

当然,为了交待背景或为了比较差异,或为反映本地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和与外地的联系,并不排除有针对性地引用外地的资料。这种引用的资料完全是为了更好地记述本地人、事、物的需要,为了记述的深度和提高著述质量的需要。但这种引用必须有量的限制,选材要精当,记述要简明,在总体上做到不越界,不过境。这就要求方志编纂者在实践中,要高瞻远瞩,统观全局,纵横比较,认清地情,把握特点;在具体写作时,做到严肃严谨,举笔若鼎,字斟句酌,切实注意遵守志界,不越境而书,使所修志书真正成为“一方之实录”。

二、横分门类,纵向记述

志体与史体不同,在编纂形式上,史体是以时系事,志体是以类系事。史书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著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而志体却要求分门别类地记述一方之历史与现状,“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它的特点是打破总的时间概念,注意按事物分类横排。志书在横排门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区分各类事物的性质和遵从科学分类原则,在纵向记述上,应注意:.纵述不宜溯源过远,而应侧重断限以内,需要上溯的则上溯;切忌纵列文件,而应纵述事实,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不要面面俱到,而应抓住主线,突出主要;不要逐年记述,而应纵述演变,写好事物的量变、质变和盛衰起伏,切忌流水帐的逐年资料罗列。

横分纵述的方法在认识与反映事物本来面目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即能较科学地反映同一门类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同一门类事物间具有规律性的发展变化。此原则充分体现了地方志的编纂个性,以及它别具一格的编纂风貌。

横分门类、纵向记述是地方志编纂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由于地方志所记述的事物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在记述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事物时,应灵活掌握这一原则,做到宜横则横,宜纵则纵,以横为主,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结合,使篇目既符合志体,又利于把内容写清楚。避免过分强求横分门类,纵向记述,而导致记述事物的整体性较差和交叉重复等现象。

三、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横不缺项,是拟订续志篇目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地方志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一个“全”字。所以称它为“一方之全书”。它所记载的是一地、一行业之全貌,举凡一地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无一不在方志记述范围之内。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多,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我们在拟订续志篇目时务必深人研究,熟知地情,做到尽其所有,广辟类目,注重科学,也就是务必做到横不缺项。

纵不断线,是编纂地方志需要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则。地方志为“一方之全书”,又是“一方之全史”。横向看,方志反映一方之全貌;纵向看,方志反映断限内一方包括各行各业的兴衰起伏和历史发展脉络。因此,断线与缺项一样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应加以克服。

四、以事系人,生不立传

以事系人,生不立传是在地方志中如何休现人的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以事系人,即因记述某一方面或某一事情的兴衰始末时涉及到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类人物的写法。它是编修地方志时,处理人、事入志,特别是在世人物入志的基本原则。要求记人时只记述其与此事有关的一些内容,而不是评价其全部历史(这是人物传的内容)。以事系人不是事事系人,人人都系,它只能系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有突出成绩的在世人物和其他人物,而且是以起过积极影响的杰出人物为主。具体地说,主要系以下12种人:创始人;主要领导人;起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杰出的理论家、科学家;行业名人;能工巧匠;创造、发明的研制者;各种重大奖励的获得者;先进模范人物;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已定案的有重大影响的反面人物;具有说明事物原委、全貌的当事人等。以事系人常用的方法是水乳交融法,就是把人与事、人与物揉在一块记述,人随事出,人随物出。

传记是记载本地已故重要人物一生事迹的文章。1998年2月10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就此作了明确规定和强调:“在世人物不立传,凡在世人物确有可记述的事迹,应在有关篇章节目之中予以记录。”“人物志要坚持生不立传的(以上显示的仅为百分之五十的内容,如需要,请发电子邮件至mishu@vip.163.com或者电话联系我们。友情提示,来信中务必注明您在中国秘书网www.chinamishu.net的注册用户名。)
原则,在世人物的突出事迹以事系人入志”。

五、述而不论,寓论于述

这一原则是指志书记述要忠于事实,不加分析评论,不直接作褒贬之说。虽不直接闸明观点,但要寓观点于资料的记述之中,用翔实的资料来说话,用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资料来体现正确的观点。这一原则,是由志书的资料性、真实性和著述性所决定的。

我们讲述而不论,主要是针对志书的主体部分,即“记”、“志”、“传”三体裁而言的。这一部分的任务是把一方的自然、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历史和现状客观地、真实地记载下来。就志书整体而言,议论是其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序言、概述、简述、编后记。志书的议论是为了总结事之成败,评论人之善恶,反映编修者的见解和旨趣等,它是主观的;而志书的史事内容是客观的,议论是以客观记述史事为基础的,在志书中客观的记述和主观的议论要严格分开,不宜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但又要与所述的史事紧密相连,切忌离开所记史事而空发议论。志书的议论要精当简明,只能据事而断,作画龙点睛的点评性议论,决不用推理性的长篇大论。否则,就会失去志书的特点。

六、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

地方志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列的时代感,时代性是地方志在时间方面的重要特征。不同时期编修的地方志无不体现着时代的气息。如首届志书中都体现了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由传统工业走向现代工业,由传统生产方式走向现代生产方式的时代特色,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政权的组织形式等时代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